tp下载钱包|曹寅

作者: tp下载钱包
2024-03-07 23:08:41

曹寅(清代名臣)_百度百科

代名臣)_百度百科 网页新闻贴吧知道网盘图片视频地图文库资讯采购百科百度首页登录注册进入词条全站搜索帮助首页秒懂百科特色百科知识专题加入百科百科团队权威合作下载百科APP个人中心曹寅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上选择浏览(共7个义项)展开添加义项曹寅播报讨论上传视频清代名臣收藏查看我的收藏0有用+10曹寅(1658年-1712年),字子清,号荔轩,又号楝亭,满洲正白旗包衣人。清朝康熙年间戏曲作家、文学家、大臣、皇商。曹寅六岁时得名士周亮工教诲,七岁能辨四声。稍长,入宫为玄烨伴读,后充侍卫。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曹寅自广储司郎中兼佐领,出任苏州织造。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改任江宁织造,次年又以江宁织造兼苏州织造。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专任江宁织造,后曾兼巡视两淮盐漕监察御使,官至通政使。曹寅任所江宁织造署在康熙六次南巡中曾四次作为行宫。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曹寅迎洪昇到南京,并集南北名士高会。曹寅著有传奇《表忠记》、杂剧《北红拂记》和《太平乐事》等。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七月,曹寅于扬州病逝。 [16] [17]曹寅在江南的二十余年间,成为主持江南风雅、众望所归的艺文人物,享有较高的声誉。曾奉旨于扬州开局主持刊刻《全唐诗》《佩文韵府》等,在雕版印刷史上留下辉煌的一页。 [14] [15]字子清号荔轩所处时代清朝出生地北京出生日期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九月七日逝世日期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七月二十三日主要成就管理江宁织造、领内务府帑银行商、刊刻《全唐诗》《佩文韵府》主要作品《楝亭诗钞》《楝亭词钞》《楝亭书目》本    名曹寅官    职通政使、江宁织造、皇商旗    籍内务府正白旗包衣孙    子曹雪芹目录1生平2主要事迹▪家族情况▪仕途经历▪贩铜▪皇商▪文化活动▪病逝扬州▪子孙获罪▪藏书之家▪身份矛盾3主要作品4红楼相关▪雪芹祖父▪贾政原型5刻书之功6相关论著7影视形象生平播报编辑曹寅十六岁时入宫为康熙銮仪卫,康熙二十九年任苏州织造,三年后移任江宁织造。康熙后六次南巡,其中四次皆住曹寅家。曹寅病危时康熙特赐奎宁,并派人星夜兼程由北京送到南京,可惜药未到,曹寅已经病逝。曹寅为人风雅,喜交名士,通诗词,晓音律,主编《全唐诗》,有《楝亭诗钞》八卷、《诗钞别集》四卷、《词钞》一卷、《词钞别集》一卷、《文钞》一卷传世。原配顾氏,早卒,后娶李煦父李士祯族弟李月桂之女李氏。曹寅家族共有四人担任过江宁织造一职,其实就是为宫廷供应丝织品并采办各种御用物品的皇商,曹寅还以包衣家臣的身份领取内务府帑银行商。但曹家不可避免的被卷入了康熙晚期皇子争储的斗争中,曹家曾多次保举八阿哥胤禩担任太子,惹怒了当时的四阿哥雍正,所以在雍正上台之后,马上就收拾了曹家,曾繁盛一时的曹家彻底土崩瓦解。 [1]主要事迹播报编辑家族情况曹寅《楝亭诗钞》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摄政王多尔衮死后被认定犯了大罪,顺治将多尔衮的正白旗收归自己掌管,曹家也由王府包衣转为内务府包衣,成为皇帝的家奴。这时曹寅的父亲曹玺也由王府护卫升任内廷二等侍卫。“内廷”就是皇帝居住的地方,曹玺在这种地方当差,他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和皇家的人接触,取得他们的喜欢和信任。在三年以后,康熙皇帝出生。按清朝的制度,凡皇子、皇女出生后,一律在内务府三旗即镶黄、正黄、正白三旗包衣妇人当中,挑选奶妈和保姆。曹玺的妻夫人孙氏,阿济格门下包衣, 被选为康熙的保姆。从此,曹家与皇帝的关系也就更加亲密。 [2]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正担任内务府营缮司郎中的曹玺被任命为江宁织造,负责织办宫廷里和朝廷官用的绸缎布匹,以及皇帝临时交给的差使,充任皇帝的耳目。由于曹玺忠实勤奋、办事利索,康熙对他更加宠信,又赏蟒袍,又赠一品尚书衔,并亲手写“敬慎”的匾额赐给他。康熙二十三年,曹玺“积劳成疾”,死在工作岗位上。康熙南巡至江宁时(今天的南京),亲自到织造署慰问曹玺的家属,还特派了内大臣去祭奠他。曹玺的儿子曹寅,17岁时就当上康熙的侍卫,深得康熙皇帝的赏识。康熙二十九年,他出任苏州织造,两年后又调任江宁织造。从此,曹寅和他的儿子曹颙、嗣子曹頫连任江宁织造近40年。曹寅有两个女儿,萧奭《永宪录续编》载:“寅,字子清......母为圣祖保母。二女皆为王妃。”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长女嫁平郡王纳尔素为妃;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次女嫁某蒙古王子为妃。 [3]仕途经历曹寅书法(7张)青年时代的曹寅文武双全、博学多能而又风姿英绝,二十多岁时被提拔为御前二等侍卫兼正白旗旗鼓佐领。清代初期,御前侍卫和佐领都是十分荣耀的职务,镶黄、正黄、正白三旗乃皇帝自将之军,曹寅能任此要职,显然是康熙对这位文武全才的伴读特加关照的结果。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甲子年)六月,曹寅的父亲、时任江宁织造的曹玺在任上病逝。“是年冬,天子东巡抵江宁,特遣致祭;又奉旨以长子寅协理江宁织造事务”。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庚午年)四月,曹寅被康熙提拔为苏州织造;三十一年(1692年壬申年)十一月,调江宁织造。其所遗苏州织造一缺,由其内兄李煦(时为畅春园总管)接替。曹寅一生两任织造,任内连续五次承办康熙南巡接驾大典(四次南京接驾,一次扬州接驾),其实际工作范围远远超过了其职务规定,所受到的信任与器重也超出地方督抚。贩铜清朝内务府包衣经商是常事,他们都是有品级的内廷官,既然是天子家臣,就有为皇帝内帑创收的责任。曹寅以广储司员外郎之职长期主持江宁织造署事务,清朝四品以上官员才有资格直接给皇帝进呈奏折,但他身居五品时,呈送的奏折就比那些二三品的封疆大吏更多,康熙还鼓励他多多益善。康熙四十年前后,曹寅注意到贩铜是个好买卖,就拟了一份奏折,说自己也想参与此行,可以给内务府创收,但贩铜需要大笔资金,所以想从内务府借十万两银子。康熙看过这道折子,立即准奏。随后好几家内务府世家也闻到这里面的肉香,都来抢食,争相压价竞争。曹寅贩铜逐渐亏本,他又拟写奏折,找了一个丝毫经不住推敲的借口,说自己不想干了,康熙还是当即准奏,连亏损的本钱都不追究。皇商在曹寅这个例子里,他张口就跟皇帝借钱,这是衡量内务府官商阶层的一个关键性标志。包衣也好,投充晋商也好,能借出皇帑,就意味着他已经得到了皇室的信任,借出的皇帑越多,说明和皇室的关系越密切。毕竟后者觉得前者确有赚钱的本事,才会大手笔掏钱投资,哪怕前者没钱都可以借给他钱。官僚商人混到可以拿着皇帝的钱做生意的地步,才敢说自己真正成了“皇商”。文化活动曹寅喜好文艺,又爱好藏书,他精通诗词、戏曲和书法,他的代表作有《楝亭诗钞》《楝亭词钞》等 。曹寅深厚的文化教养和广泛的文化活动,营造了曹家的文化艺术氛围。此时的曹家,呈现出空前的繁荣。康熙四十四年五月,曹寅奉旨总理扬州书局,负责校刊《全唐诗》,次年九月刊毕试印,“进呈御览”。康熙皇帝于四十六年四月亲撰序文,五十年三月正式出版。五十一年三月,曹寅又奉旨刊刻《佩文韵府》,且亲至扬州天宁寺料理刻工。朱淡文在其著作中指出,种种历史文献证实,曹寅与明遗民及江南上层知识分子之诗酒流连决不能仅以文人积习视之,亦决非曹寅个人之礼贤下士所能涵盖。此乃康熙皇帝笼络南方士子、磨灭其反清意识的政治决策,曹寅等人则为具体实施之臣僚而已。康熙十七年正月,圣祖皇帝下诏于明春举行博学鸿儒科考试。曹寅当时二十三岁,在京任銮仪卫治仪正,曾参与考试接待事宜,与各省著名学者傅山、顾景星、邵长蘅、李因笃、汪琬、陈维崧、施闰章、阎若璩、尤侗、朱彝尊、姜宸英、毛奇龄、毛际可等人都建立了较深的感情和友谊,其中大多数人在曹寅任织造之后仍与其保持密切联系。康熙二十三年五月,曹玺去世,曹寅南下奔丧,在江宁逗留一年,与一些遗民有密切交往。由于曹寅风流儒雅,文才华瞻,又是明遗民顾景星之甥,因而在南北两地都受到推崇,很快为遗民和汉族上层知识分子认同。曹寅任织造之后,与江南人士的交游更加广泛。有人统计,与曹寅有诗文交往者约二百人,其中有当时极有影响的知名人士。由于曹寅在江南二十多年认真执行康熙皇帝的既定政策,曹寅成为主持东南风雅、众望所归的人物,在江南地区享有极高的声誉。病逝扬州曹寅康熙五十一年,曹寅于二月进京述职,携长子曹颙南返。六月,奉康熙之命自江宁赴扬州主持开刻《佩文韵府》。七月,患风寒之病,继而转成疟疾,李煦向康熙上奏曹寅病情。康熙对曹寅的病情非常重视,立即批复:“你奏得很好,今欲赐治疟疾的药,恐迟延,所以赐驿马星夜赶去。”下面,康熙还写了满文,是金鸡纳霜的满文译音,并非常仔细地加以说明:“专治疟疾,用二钱末,酒调服。若轻了些再吃一服,必要住的。住后或一钱或八分,连吃二服,可以出根。若不是疟疾,此药用不得。需要认真,万嘱万嘱万嘱!”但曹寅运气不佳,药送到前,已病逝于扬州。 [4]李煦奏折上说:弥留之际,核算出亏空库银二十三万两,而且曹寅已经没有资产可以补上,“身虽死而目未暝”。 [3]曹寅死后,康熙为保全曹家的江南家产,免遭搬迁的损毁,特命曹寅之子曹颙继任江宁织造;两年后曹颙病故,康熙又亲自主持将曹寅的四侄曹頫过继过来,接任了江宁织造的职务。同时康熙又让曹寅的大舅子苏州织造李煦代补齐曹寅生前的亏空。子孙获罪由于曹寅的日用排场,应酬送礼,特别是康熙五次南巡的接驾等等,在经济上给曹寅造成了巨额的亏空,甚至可以说,曹寅已经给曹家种下了衰败的祸根。康熙四十八年十二月初六(公元1709年),两江总督噶礼参奏曹寅,密报康熙说,曹寅和李煦亏欠公银三百万两,请求公开弹劾他。康熙把曹寅看成是“家人”,噶礼要求公开弹劾曹寅,康熙没有批准。但事关重大,康熙不得不私下谆谆告诫曹寅和他的大舅子李煦,必须设法补上亏空。但曹寅面对茫茫债海,已经无法弥补,也没有能力挽回局面。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又查出曹寅生前亏空织造库银三十七万三千两。康熙只好再次做安排。让李煦代为补还。到了康熙五十六年,才总算把这笔账补上。康熙照顾曹家,是看在曹玺和曹寅的情分,到了曹頫这一辈,就疏远、淡漠了许多。康熙曾经明确对曹頫说:“念尔父出力年久,故特恩至此。”康熙六十一年,因李煦、曹頫拖欠卖人参的银两,内务府奏请康熙,严令李煦、曹頫将拖欠的银两必须在年底之前交清,否则就严加惩处,康熙当即就批准了。显然,这与康熙以前对曹寅的态度,已是决然不同了。雍正上台以后,接连颁布谕旨,开始在全国上下大张旗鼓地清查钱粮,追补亏空。他一再表示:我不能再像父皇那样宽容了,凡亏空钱粮官员一经揭发,立刻革职。仅雍正元年,被革职抄家的各级官吏就达数十人,与曹家既是亲戚又患难与共的苏州织造李煦,也因亏空获罪,被革职抄家。但一开始雍正并没有把曹家与李煦一起治罪,而是允许他将亏空分三年还完。曹頫自身的亏空尚未补完,又增加了曹寅遗留的亏空,只好多方求人托人。雍正为防止有人吓唬敲诈曹頫,特地向曹頫下达指示:乱跑门路,交结他人,只能拖累自己,瞎费心思力气买祸受;主意要拿定,安分守己,不要乱来,否则坏朕名声,就要重重处分,怡亲王也救不了你,雍正皇帝的这个朱批特谕,说明他对曹頫还是出于好意的。雍正六年(1728年),曹寅嗣子曹頫终因经济亏空、骚扰驿站、转移财产等罪革职抄家,两手空空迁回北京老宅。此后,家族迅速败落。乾隆年间,曹家子孙流散。藏书之家清著名文学家、藏书家。字子清、幼清,一字楝亭,号荔轩、雪樵。祖籍汉军正白旗,世居沈阳。官通政使、江宁织造。因在家门外,种植楝树数株,建一小亭,名为“楝亭”,以为藏书赏画之处。后官任江宁织造。从政之余,以校勘、购书为乐事,往来于书肆间。所藏书宋元版本较多,校勘亦精。曾和朱彝尊来往过密,李文藻称“曝书亭之书,楝亭皆抄有副本”,如宋乐史《太平寰宇记》200卷、宋赵孟奎《分门纂类唐歌诗》100卷、魏鹤山《毛诗要义》、《楼攻媿文集》等。编撰有家藏书目《楝亭书目》8册16卷,著录图书3287种,抄本、内府刊本甚多,仅“说部类”就有469种。刻《音韵》5种及《楝亭藏书》12种。所校刊的古书甚为精美,如顾景星《白茅堂全集》,施闰章《学余堂文集》《诗集》《全唐诗》900卷等,抄本有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等。章学诚说,曹寅刻古书十五种,世称“曹楝亭本”。藏书印有“千山曹氏家藏”、“楝亭曹氏藏书”、“子孙保之”、“平滦世家”等。著有《楝亭诗词抄》《诗抄别集》《词抄》《楝亭图咏》等。 [5]身份矛盾内务府包衣是特殊历史时期出现的特殊人群,曹寅是其典型代表,他的身上充满矛盾。他是汉族,又是旗人;是奴隶,又是官员。就是在官员中他的身份也难以确定,满官认他为汉人,汉官认他为满人。他所担任的职务虽是最能捞钱的肥差,却又为正途出身的汉族官员所不齿。他若是像大量内务府人一样,没有什么文化,唯以捞钱为能事倒也罢了,可他同时又是学富五车的人物,是诗人、戏剧家、藏书家、出版家。他不能不为这种身份的不确定、灵魂的无归属而苦恼。曹寅坐轿出门总是低头看书,从不抬头,表面上,他说是为了避免官民向他行礼,实际上与这种矛盾的心态大有关联。他在写给丰润兄长曹鋡的诗中言到:“枣梨欢罄头将雪,身世悲深麦亦秋。人群往往避僚友,就中唯感赋登楼。”很形象地写出了他的这种苦闷。他活得风光又凄苦,体面又卑微,他是在历史的夹缝中生存的边缘人,他在历史的夹缝中歌吟,他的诗便在沉雄朴厚之中时时带有若隐若显、挥之不去的悲哀。若问曹寅诗歌的最大特色是什么,就是这种欲说还休的悲凉。在旧文学中,这是一种独特人物发出的独特声音,是瞬间繁华与无常命运合奏的音响,曹寅本人也因此成为独特的典型人物。 [6]主要作品播报编辑曹寅刊刻的《全唐诗》(2张)曹寅,工诗词,善书,著有《楝亭诗钞》《楝亭书目》《词钞》《诗别钞》《文钞》《后琵琶》等。 [6]奉旨主持刊刻《全唐诗》《佩文韵府》。又汇刻前人文字为音韵书《楝亭五种》,包括《类编》十五卷、《集韵》十卷、《大广益会玉篇》三十卷、《重修广韵》五卷、《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五卷;刊秘书十二种为艺文杂著《楝亭十二种》,包括《梅苑》《声画集》《法书考》《琴史》《墨经》《砚笺》《千家诗》《禁扁》《钓矶立谈》《都城纪胜》《糖霜谱》《录鬼簿》。 [7]红楼相关播报编辑雪芹祖父曹寅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的祖父,因而在红学中备受关注。可以说没有曹寅就没有《红楼梦》,一方面曹寅的亏空成为曹家由兴盛到衰败的转折点,这一转折过程为《红楼梦》提供了故事背景和素材,另一方面曹寅的文学气质以及他为曹家营造的文化氛围,感染和熏陶着他的子孙们,这为《红楼梦》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8]《红楼梦》中感人至深的黛玉葬花情节正是源自于曹寅的葬花诗。曹寅的《楝亭诗钞》有两首葬花诗,一首是《题柳村墨杏花图》:“勾吴春色自藞苴,多少清霜点鬓华。省识女郎全疋袖,百年孤冢葬桃花。”另一首是《题王髯月下杏花图》:“墙头马上纷无数,望去新红第几家。前日故巢来燕子,同时春雨葬梅花。” [9]袁枚《随园诗话》(1张)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记载:“康熙间,曹楝亭(曹寅)为江宁织造,每出,拥八驺,必携书一本,观玩不辍……其子雪芹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中有所谓大观园者,即余之随园也。”"楝亭"是曹寅的号,袁枚做过江宁知县,他知道曹寅出门爱带本书,可见袁枚对曹家是非常熟悉的。袁枚称是曹寅的儿子雪芹写了《红楼梦》,而且他还专门介绍“雪芹”是谁,“雪芹者,曹楝亭织造之嗣君也,相隔已百年矣。”胡适先生据此考证出了《红楼梦》源自于曹家的真实故事,“甄家与贾家都是曹家”,作者是曹寅之孙曹雪芹。 [8] [10]贾政原型曹寅是《红楼梦》中贾政的人物原型。由于《红楼梦》以曹家为背景,胡适称:“书中的贾府与甄府都是曹雪芹家的影子。”曹寅及其子女也被写到了《红楼梦》里,胡适在《红楼梦考证》中认为,曹寅的嗣子曹頫是贾政的原型,曹寅是贾代善的原型,然而曹頫在获罪抄家时刚刚三十岁出头,与贾政年过半百的形象并不符合,同时元、迎、探、惜等其他人物原型也存在着辈分错位的现象,因而当代红学多认为曹寅是贾政的原型,包括胡适自己也称元妃的原型是曹寅的长女。根据史料记载,曹家与贾家人物有着极高的对应关系:曹寅的的父亲曹玺是一品大员,母亲孙氏是一品夫人,老年守寡;贾政的父亲贾代善也是一品大员,母亲史氏是一品夫人,老年守寡。曹寅的长子早丧,留下一个遗腹子曹雪芹,曹家被抄时曹雪芹十三岁。贾政的长子也早丧,留下一个遗腹子贾兰,贾家被抄时贾兰十三岁。曹寅有两个当王妃的女儿,次女远嫁。贾政也有两个当王妃的女儿,次女远嫁。曹寅造过船,赈过灾,晚年名利大灰,脂砚斋透露他曾做过江宁织造,曾带曹頫赴扬州出外差。贾政也造过船,赈过灾,晚年名利大灰,脂砚斋透露他曾做过江宁织造,曾带贾宝玉赴外地出外差。曹寅决定过江宁府(也称应天府)知府的命运,救过知府陈鹏年的命。贾政也决定过应天府知府的命运,提携贾雨村当了应天府知府。曹寅有位居官多年的大舅子李煦,因亏空罢官而落败,死于流放中,结局悲惨;贾政也有位居官多年的大舅子王子腾,因亏空罢官而落败,死于路途中,结局悲惨。曹寅的表弟即母亲孙氏的侄子孙文成1705年出任杭州织造,曹家被抄后,孙文成被罢官;贾政的表弟即贾母史氏的侄子史鼐“迁委外省大员”,贾家被抄后,史鼐也被罢官。曹寅的岳父即李煦的父亲李士桢曾出任东南沿海的浙江布政使、福建布政使、广东巡抚等职,海外贸易由其管辖;贾政的岳父即王子腾的父亲管着“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曹寅曾在坐船路过毘陵驿(今江苏省常州市)时遇到下雪,作《毘陵舟中雪霁》一诗;贾政也曾在坐船路过毘陵驿时遇到下雪。尤其重要的是,曹寅为迎接康熙南巡营建了成为大观园原型的西园,后来被袁枚买下,改称随园,故而袁枚说:“大观园者,即余之随园也。”最初园中有一小轩叫西轩,西园建好后,遂将其命名为西轩。曹寅在诗文中对园有很多描写,如《月上归至西轩》《蓼斋过西轩拈闲字》《留别西轩》《题西轩竹,得幽字》《阻风寄西轩诸友》《和安节咏西轩竹》:“眼见去年笋,耳添清夜音”,“ 还记西轩昔游”,“山谷松阴冷……来往西轩复整”,“老石盘陀,空廊窈窕,几人来宿西轩。......山花山鸟,皆得最初禅。”。 [3] [9] [11]刻书之功播报编辑清朝时轰动朝野的《全唐诗》《佩文韵府》和《全唐文》三部古籍巨著,分别于康熙、嘉庆年间在扬州刊刻而成。市档案局清史工程中整理抢救出的《清宫扬州御档选编》不少奏折,描绘了当年扬州刷印业高度发达的盛景。青岛市档案局副局长、文史专家魏怡勤经过对“御档”精心研究,向记者解读了这三部古籍巨著在扬州校刻的全过程。扬州诗局为何设于天宁寺曹寅塑像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曹寅,在扬州创办了一个大规模的编校出版机构——“扬州诗局”,奉旨校刻《全唐诗》。“扬州诗局”就设在扬州天宁寺里面。康熙四十四年的三月十九日,“上发《全唐诗》一部,命江宁织造曹寅校刊,以翰林彭定求等九人分校。”曹寅奉旨后,即积极着手筹备。当年至次年期间,曹寅所上的奏折很多内容与刊刻《全唐诗》有关。据史料称,曹寅把“扬州诗局”设在天宁寺里,是因为天宁寺内就有他的的行署,属于任职时的房产,而且10多年前孔尚任曾住在天宁寺东廊待漏馆。这样既不用出去另找房子,也便于管理,有利于提高校刊《全唐诗》的质量,加快校刊《全唐诗》的速度。《全唐诗》究竟何时开刻《全唐诗》开刻时间问题一直有争论,而清宫扬州御档的解密,使这个历史疑团迎刃而解。据《清宫扬州御档选编》载,曹寅四十四年(1705)五月初一日折云:“恭蒙谕旨刊刻《全唐诗集》,命词臣彭定求等九员校刊。臣寅已行文,期于五月初一日天宁寺开局……”可以看出,五月初一日,天宁寺开刊刻《全唐诗》书局,但校刊工作并未完全开展。另从其他档案资料可以看到,编校词臣是陆续到位的。曹寅于康熙四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的奏折:“校刊全唐诗,现今镂刻已成者,臣先将唐太宗及高、岑、王、孟肆家刷印,装潢一样贰部进呈。其纸张之厚薄,本头之高下,伏候钦定,俾臣知所遵行。”康熙帝朱批:“知道了。样本都改过发回。”《全唐诗》大规模的刊印工作自此开始。扬州诗局进入刊刻工作的高峰期,实际上是在康熙四十四年十月以后。《全唐诗》何时刊印完毕在此后的一年时间里,曹寅多次上奏康熙,请示刊刻事宜。康熙四十五年(1706)二月二十八日的奏折说:“又诗局翰林官等,校修唐诗,今年可以竣事。”到了七月初一奏折:“遵旨校刊全唐诗集,目下刊刻只剩五百余页,大约本月内可以刻完,八月内校对错字毕,即可全本进呈。共计有十二套,除春间所进二套外,又校对得六套,谨装订进呈御览,伏求圣训俯鉴错误,指示臣等,使得刊改归正,以成一代之书。”康熙帝朱批:“刻的书甚好,等细细看完序文,完时即打发去。”至此,《全唐诗》的校刻工作已接近尾声。康熙四十五年九月十五日奏折:“今有刻对完全唐诗九十套,进呈御览。其余俱已刻完,月内对完,即行刷印进呈,合并奏闻。”《进全唐诗表》说:“于康熙四十五年十月初一日书成,谨装潢成帙,进呈圣览者。”康熙四十六年(1707)四月十六日5月17日,康熙《御制全唐诗序》写成颁发,补刻诗序,冠式书前。《全唐诗》的刊印工作即全部结束。刊印速度和质量如何今本《全唐诗》900卷计9814页,除去先前所试刻少部分外,平均每月刊刻在1000页以上,这个速度在雕版印刷时代是相当快的。从奏折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全唐诗》异常重视写刻质量。曹寅上奏康熙时说:“臣细计书写之人,一样笔迹者甚是难得,仅择其相近者,令其习成一家,再为缮写,因此迟误,一年之间恐不能竣工。”当时正流行软字精刻风尚,曹寅于康熙四十四年七月专门召集文人训练名手缮写和雕刻《全唐诗》,《全唐诗》字体借鉴欧体、赵体风格,秀丽、俊逸且900卷前后字体几近一致,因为字体风格独特、印刷精美、校勘谨严,也为其成为清代雕版史上的典范之作奠定基础。曹寅何时何因去世为了更好地昭示自己的文治武功,玄烨又于康熙五十一年三月,命江宁织造曹寅、苏州织造李煦、杭州织造孙文成等,于扬州开刻《佩文韵府》。之所以把刊刻地定在扬州,恐与曹寅曾在扬州校刻《全唐诗》,所刻书令康熙十分满意有关。曹寅康熙五十一年(1712)四月初三日(5月7日)奏折称:“《佩文韵府》已于三月十七日(4月22日)开工刊刻。”此则奏折十分清楚地表明了《佩文韵府》在扬州开刻的准确日期。至于刊竣的日期,我们可以从档案书籍中找到答案。据《清宫扬州御档选编》载,李煦在“奏为御颁佩文韵府在扬州刊刻公竣装箱进呈等请旨事”一折中称:“窃臣与曹寅、孙文成奉旨在扬州刊刻御颁《佩文韵府》一书,今已工竣。谨将连四纸刷订十部,将乐纸刷订十部,共装二十箱,恭进呈样。再连四纸应刷钉若干部,将乐纸应刷钉若干部。”此奏折还说明《佩文韵府》的雕印任务是曹、李、孙三人共同奉旨承办的,书局的初期刊刻工作由曹寅主持,但不久曹寅病故。李煦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七月十八日(8月19日)奏曰:“江宁织造曹寅于六月十六日(7月19日)自江宁来扬州书局料理刻工,于七月初一日感受风寒,卧病数日,转而成癯,虽服药调理,日渐虚弱。”七月二十三日又上奏:“曹寅七月初一日(8月2日)感受风寒,辗转成癯,竞成不起之症,于七月二十三日(8月24日)辰时身故。”曹寅未能主持工作至《佩文韵府》完工,曹寅卒后,李煦主持刊刻工作,直至竣工。实际上,至康熙五十二年(1713)九月初十日全书已刻完,康熙在看完样本后,朱批道:“此书刻得好的极处。”至此,《佩文韵府》的刊刻工作全部结束。《佩文韵府》自康熙四十三年(1704)十二月在京开编,康熙五十一年三月在扬开刻,至康熙五十二年(1713)九月刊竣,前后历时近十年。《全唐文》为何称“扬州官本”扬州诗局刊刻《全唐诗》80年后,嘉庆皇帝也用其曾祖的办法,命当地官员阿克当阿,在扬州刊刻《全唐文》等内府古籍。与《全唐诗》相比,《全唐文》投入了更多的编撰力量。先后参与编撰者近百人,其中既有词章名家法式善、周之琦、秦恩复等,又有渊博学者阮元、徐松、胡承珙等。该书编成后,即颁发扬州,由阿克当阿等人负责校刻,嘉庆二十四年(1819)刻成,此即后人所称的“扬州官本”。翻阅《清宫扬州御档选编》,收录有关《全唐文》的奏折计三则,其中《奏为校刊钦定全唐文告成奉旨赏还顶戴谢恩事》一折,除了让我们知道嘉庆帝对刊成的《全唐文》非常满意之外,还得知另一件事:阿克当阿和苏楞额二官员因刊刻《全唐文》有功,嘉庆帝赏还了两人的顶戴,官复原职。 [12]相关论著播报编辑《曹寅与康熙》 [13]书名曹寅与康熙:一个皇室宠臣的生涯揭秘基本信息责任者: (美)史景迁著;陈引驰等译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日期: 2005-05ISBN: 7-80661-480-X页数: 352页分类号: K827主题关键词: 综合康熙帝(1654~1722)-生平事迹;曹寅(1658~1712)-生平事迹 [13]影视形象播报编辑2006年《康熙秘史》是安饰曹寅。新手上路成长任务编辑入门编辑规则本人编辑我有疑问内容质疑在线客服官方贴吧意见反馈投诉建议举报不良信息未通过词条申诉投诉侵权信息封禁查询与解封©2024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百科协议 | 隐私政策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

曹雪芹和曹寅是什么关系? - 知乎

曹雪芹和曹寅是什么关系? - 知乎首页知乎知学堂发现等你来答​切换模式登录/注册红楼梦(小说)红学曹雪芹清朝历史人物曹雪芹和曹寅是什么关系?有说曹雪芹是曹寅孙子的,有说是重孙子的,到底是哪个?有家谱或者确凿的事实为证吗?显示全部 ​关注者31被浏览53,137关注问题​写回答​邀请回答​好问题 1​1 条评论​分享​21 个回答默认排序匿名用户我比较认同一个观点,就是曹寅他本人使用曹雪芹这个笔名身份完成了红楼梦的初稿。编辑于 2018-03-08 02:57​赞同 13​​2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凌语野超验迷乱~设准纠结~形而上闷骚​ 关注关于曹雪芹的家世谱系,研究者在一些问题上多有分歧,争论不休。欣赏《红楼梦》文本的一般读者大可不必在那些问题上耗时费力,对曹家一脉的源流知道个大概就可以了。以下根据史景迁在《曹寅与康熙》一书中的说法,对曹雪芹的家世谱系做个极简的梳理。你要杠的话,不妨找史景迁去杠。曹寅与曹雪芹是祖孙关系,曹雪芹是曹寅之子曹颙的遗腹子。曹頫本是曹寅的侄子,在曹颙死后由康熙谕令过继给已逝的曹寅,曹頫遂成为曹雪芹的嗣父。曹家的先祖原本生活在河北丰润,明朝时迁居辽东地区的沈阳。1621年,努尔哈赤攻克沈阳,曹家先祖曹锡远被俘,归顺后成为正白旗包衣。曹锡远之子曹振彦,可能生于1610年。到曹振彦这一辈,曹家开始发迹,家势日益兴隆。1650年,曹振彦任山西平阳府告州知州。1651年,诰授奉直大夫五品。1652年,署理山西大同府知府。1656年,任两浙都转运盐使司盐法道、运盐使。1658年,曹振彦死于任内。曹振彦的次子曹玺,生于1630年,成年后在内务府当差。1656年或1657年,曹玺娶妻孙氏,而孙氏曾做过玄烨幼年时的保姆。玄烨登基成了康熙皇帝之后,一直为孙氏曾悉心照料自己而心存感念。正是因为这一层关系,曹家后来一直都得到康熙的特别关照。1658年10月3日,孙氏产下一子,即曹寅。1663年,曹玺携家带眷赴南京,任江宁织造。1668年,授曹玺工部尚书衔,加授孙氏一品夫人衔。1684年,曹玺死于任内。曹寅曾在奏折中说他自幼侍奉皇上,有研究者据此认为曹寅幼年时曾做过康熙的伴读。史景迁不认同这种说法,而认为曹寅在该奏折中所言,是指他十几岁就在内务府当差。曹寅曾任銮仪卫仪尉,升任旗鼓佐领,又升任慎刑司郎中。1690年,曹寅任苏州织造。1692年12月,迁任江宁织造。1704年,任两淮巡盐御史。1712年,曹寅死于任内。曹寅死后,其子曹颙于1713年接任江宁织造。1714年冬,曹颙押运皇宫织品进京,在京猝逝。1715年2月,康熙谕令曹寅的侄子曹頫过继给已逝的曹寅为子,承继父职署理江宁织造。1728年,曹頫因巨额亏空被雍正革职。在曹颙猝逝时,其妻马氏正怀有身孕。曹颙的这个遗腹子就是曹雪芹,他诞生于1715年春或初夏。当1728年曹頫被革职并举家离开江宁前往北京时,曹雪芹已十三岁,当时的他对奢华生活已有了不算少的体验,而那些体验为他后来创作《红楼梦》做了前期打底。曹雪芹亲眼目睹了家族的由盛而衰,以及周遭的各种世事变幻和生命无常,而其本身又是一位不世出的文学天才,在穷困潦倒中,他以十年心力,用自己的笔发出了对人生悲剧性的叹息,为千红一哭,与万艳同悲,写出了这部冠绝当时、震古烁今的《红楼梦》。编辑于 2022-01-04 22:58​赞同 2​​1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曹寅(清代名臣)_百度百科

曹寅(清代名臣)_百度百科

Beta

進入詞條

清除歷史記錄關閉

曹寅是一個多義詞,請在下列義項上選擇瀏覽(共7個義項)

▪清代名臣

▪東漢末年武陵太守

▪中國內地男歌手

▪江蘇省鎮江軍分區原司令員

▪本專科生國家獎學金獲獎學生代表

▪帆船運動員

▪中宣部電影頻道節目中心主任、黨委書記

反饋

分享

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https://baike.baidu.hk/item/曹寅/11592

複製

複製成功

曹寅

(清代名臣)

鎖定

曹寅(1658年-1712年),字子清,號荔軒,又號楝亭,滿洲正白旗包衣人。清朝康熙年間戲曲作家、文學家、大臣、皇商。曹寅六歲時得名士周亮工教誨,七歲能辨四聲。稍長,入宮為玄燁伴讀,後充侍衞。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曹寅自廣儲司郎中兼佐領,出任蘇州織造。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改任江寧織造,次年又以江寧織造兼蘇州織造。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專任江寧織造,後曾兼巡視兩淮鹽漕監察御使,官至通政使。曹寅任所江寧織造署在康熙六次南巡中曾四次作為行宮。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曹寅迎洪昇到南京,並集南北名士高會。曹寅著有傳奇《表忠記》、雜劇《北紅拂記》和《太平樂事》等。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七月,曹寅於揚州病逝。

[16-17] 

曹寅在江南的二十餘年間,成為主持江南風雅、眾望所歸的藝文人物,享有較高的聲譽。曾奉旨於揚州開局主持刊刻《全唐詩》《佩文韻府》等,在雕版印刷史上留下輝煌的一頁。

[14-15] 

子清

荔軒

所處時代

清朝

出生地

北京

出生日期

順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九月七日

逝世日期

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七月二十三日

主要成就

管理江寧織造、領內務府帑銀行商、刊刻《全唐詩》《佩文韻府》

主要作品

《楝亭詩鈔》《楝亭詞鈔》《楝亭書目》

本    名

曹寅

官    職

通政使、江寧織造、皇商

旗    籍

內務府正白旗包衣

孫    子

曹雪芹

目錄

1

生平

2

主要事蹟

家族情況

仕途經歷

販銅

皇商

文化活動

病逝揚州

子孫獲罪

藏書之家

身份矛盾

3

主要作品

4

紅樓相關

雪芹祖父

賈政原型

5

刻書之功

6

相關論著

7

影視形象

曹寅生平

曹寅十六歲時入宮為康熙鑾儀衞,康熙二十九年任蘇州織造,三年後移任江寧織造。康熙後六次南巡,其中四次皆住曹寅家。曹寅病危時康熙特賜奎寧,並派人星夜兼程由北京送到南京,可惜藥未到,曹寅已經病逝。曹寅為人風雅,喜交名士,通詩詞,曉音律,主編《全唐詩》,有《楝亭詩鈔》八卷、《詩鈔別集》四卷、《詞鈔》一卷、《詞鈔別集》一卷、《文鈔》一卷傳世。原配顧氏,早卒,後娶李煦父李士禎族弟李月桂之女李氏。曹寅家族共有四人擔任過江寧織造一職,其實就是為宮廷供應絲織品並採辦各種御用物品的皇商,曹寅還以包衣家臣的身份領取內務府帑銀行商。但曹家不可避免的被捲入了康熙晚期皇子爭儲的鬥爭中,曹家曾多次保舉八阿哥胤禩擔任太子,惹怒了當時的四阿哥雍正,所以在雍正上台之後,馬上就收拾了曹家,曾繁盛一時的曹家徹底土崩瓦解。

[1] 

曹寅主要事蹟

曹寅家族情況

曹寅《楝亭詩鈔》

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攝政王多爾袞死後被認定犯了大罪,順治將多爾袞的正白旗收歸自己掌管,曹家也由王府包衣轉為內務府包衣,成為皇帝的家奴。這時曹寅的父親曹璽也由王府護衞升任內廷二等侍衞。“內廷”就是皇帝居住的地方,曹璽在這種地方當差,他就會有更多的機會和皇家的人接觸,取得他們的喜歡和信任。在三年以後,康熙皇帝出生。按清朝的制度,凡皇子、皇女出生後,一律在內務府三旗即鑲黃、正黃、正白三旗包衣婦人當中,挑選奶媽和保姆。曹璽的妻夫人孫氏,阿濟格門下包衣, 被選為康熙的保姆。從此,曹家與皇帝的關係也就更加親密。

[2] 

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正擔任內務府營繕司郎中的曹璽被任命為江寧織造,負責織辦宮廷裏和朝廷官用的綢緞布匹,以及皇帝臨時交給的差使,充任皇帝的耳目。由於曹璽忠實勤奮、辦事利索,康熙對他更加寵信,又賞蟒袍,又贈一品尚書銜,並親手寫“敬慎”的匾額賜給他。康熙二十三年,曹璽“積勞成疾”,死在工作崗位上。康熙南巡至江寧時(今天的南京),親自到織造署慰問曹璽的家屬,還特派了內大臣去祭奠他。曹璽的兒子曹寅,17歲時就當上康熙的侍衞,深得康熙皇帝的賞識。康熙二十九年,他出任蘇州織造,兩年後又調任江寧織造。從此,曹寅和他的兒子曹顒、嗣子曹頫連任江寧織造近40年。曹寅有兩個女兒,蕭奭《永憲錄續編》載:“寅,字子清......母為聖祖保母。二女皆為王妃。”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長女嫁平郡王納爾素為妃;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次女嫁某蒙古王子為妃。

[3] 

曹寅仕途經歷

曹寅書法(7張)

青年時代的曹寅文武雙全、博學多能而又風姿英絕,二十多歲時被提拔為御前二等侍衞兼正白旗旗鼓佐領。清代初期,御前侍衞和佐領都是十分榮耀的職務,鑲黃、正黃、正白三旗乃皇帝自將之軍,曹寅能任此要職,顯然是康熙對這位文武全才的伴讀特加關照的結果。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甲子年)六月,曹寅的父親、時任江寧織造的曹璽在任上病逝。“是年冬,天子東巡抵江寧,特遣致祭;又奉旨以長子寅協理江寧織造事務”。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庚午年)四月,曹寅被康熙提拔為蘇州織造;三十一年(1692年壬申年)十一月,調江寧織造。其所遺蘇州織造一缺,由其內兄李煦(時為暢春園總管)接替。曹寅一生兩任織造,任內連續五次承辦康熙南巡接駕大典(四次南京接駕,一次揚州接駕),其實際工作範圍遠遠超過了其職務規定,所受到的信任與器重也超出地方督撫。

曹寅販銅

清朝內務府包衣經商是常事,他們都是有品級的內廷官,既然是天子家臣,就有為皇帝內帑創收的責任。曹寅以廣儲司員外郎之職長期主持江寧織造署事務,清朝四品以上官員才有資格直接給皇帝進呈奏摺,但他身居五品時,呈送的奏摺就比那些二三品的封疆大吏更多,康熙還鼓勵他多多益善。康熙四十年前後,曹寅注意到販銅是個好買賣,就擬了一份奏摺,説自己也想參與此行,可以給內務府創收,但販銅需要大筆資金,所以想從內務府借十萬兩銀子。康熙看過這道摺子,立即准奏。隨後好幾家內務府世家也聞到這裏面的肉香,都來搶食,爭相壓價競爭。曹寅販銅逐漸虧本,他又擬寫奏摺,找了一個絲毫經不住推敲的藉口,説自己不想幹了,康熙還是當即准奏,連虧損的本錢都不追究。

曹寅皇商

在曹寅這個例子裏,他張口就跟皇帝借錢,這是衡量內務府官商階層的一個關鍵性標誌。包衣也好,投充晉商也好,能借出皇帑,就意味着他已經得到了皇室的信任,借出的皇帑越多,説明和皇室的關係越密切。畢竟後者覺得前者確有賺錢的本事,才會大手筆掏錢投資,哪怕前者沒錢都可以借給他錢。官僚商人混到可以拿着皇帝的錢做生意的地步,才敢説自己真正成了“皇商”。

曹寅文化活動

曹寅喜好文藝,又愛好藏書,他精通詩詞、戲曲和書法,他的代表作有《楝亭詩鈔》《楝亭詞鈔》等 。曹寅深厚的文化教養和廣泛的文化活動,營造了曹家的文化藝術氛圍。此時的曹家,呈現出空前的繁榮。康熙四十四年五月,曹寅奉旨總理揚州書局,負責校刊《全唐詩》,次年九月刊畢試印,“進呈御覽”。康熙皇帝於四十六年四月親撰序文,五十年三月正式出版。五十一年三月,曹寅又奉旨刊刻《佩文韻府》,且親至揚州天寧寺料理刻工。朱淡文在其著作中指出,種種歷史文獻證實,曹寅與明遺民及江南上層知識分子之詩酒流連決不能僅以文人積習視之,亦決非曹寅個人之禮賢下士所能涵蓋。此乃康熙皇帝籠絡南方士子、磨滅其反清意識的政治決策,曹寅等人則為具體實施之臣僚而已。康熙十七年正月,聖祖皇帝下詔於明春舉行博學鴻儒科考試。曹寅當時二十三歲,在京任鑾儀衞治儀正,曾參與考試接待事宜,與各省著名學者傅山、顧景星、邵長蘅、李因篤、汪琬、陳維崧、施閏章、閻若璩、尤侗、朱彝尊、姜宸英、毛奇齡、毛際可等人都建立了較深的感情和友誼,其中大多數人在曹寅任織造之後仍與其保持密切聯繫。康熙二十三年五月,曹璽去世,曹寅南下奔喪,在江寧逗留一年,與一些遺民有密切交往。由於曹寅風流儒雅,文才華瞻,又是明遺民顧景星之甥,因而在南北兩地都受到推崇,很快為遺民和漢族上層知識分子認同。曹寅任織造之後,與江南人士的交遊更加廣泛。有人統計,與曹寅有詩文交往者約二百人,其中有當時極有影響的知名人士。由於曹寅在江南二十多年認真執行康熙皇帝的既定政策,曹寅成為主持東南風雅、眾望所歸的人物,在江南地區享有極高的聲譽。

曹寅病逝揚州

曹寅

康熙五十一年,曹寅於二月進京述職,攜長子曹顒南返。六月,奉康熙之命自江寧赴揚州主持開刻《佩文韻府》。七月,患風寒之病,繼而轉成瘧疾,李煦向康熙上奏曹寅病情。康熙對曹寅的病情非常重視,立即批覆:“你奏得很好,今欲賜治瘧疾的藥,恐遲延,所以賜驛馬星夜趕去。”下面,康熙還寫了滿文,是金雞納霜的滿文譯音,並非常仔細地加以説明:“專治瘧疾,用二錢末,酒調服。若輕了些再吃一服,必要住的。住後或一錢或八分,連吃二服,可以出根。若不是瘧疾,此藥用不得。需要認真,萬囑萬囑萬囑!”但曹寅運氣不佳,藥送到前,已病逝於揚州。

[4] 

李煦奏摺上説:彌留之際,核算出虧空庫銀二十三萬兩,而且曹寅已經沒有資產可以補上,“身雖死而目未暝”。

[3] 

曹寅死後,康熙為保全曹家的江南家產,免遭搬遷的損毀,特命曹寅之子曹顒繼任江寧織造;兩年後曹顒病故,康熙又親自主持將曹寅的四侄曹頫過繼過來,接任了江寧織造的職務。同時康熙又讓曹寅的大舅子蘇州織造李煦代補齊曹寅生前的虧空。

曹寅子孫獲罪

由於曹寅的日用排場,應酬送禮,特別是康熙五次南巡的接駕等等,在經濟上給曹寅造成了鉅額的虧空,甚至可以説,曹寅已經給曹家種下了衰敗的禍根。康熙四十八年十二月初六(公元1709年),兩江總督噶禮參奏曹寅,密報康熙説,曹寅和李煦虧欠公銀三百萬兩,請求公開彈劾他。康熙把曹寅看成是“家人”,噶禮要求公開彈劾曹寅,康熙沒有批准。但事關重大,康熙不得不私下諄諄告誡曹寅和他的大舅子李煦,必須設法補上虧空。但曹寅面對茫茫債海,已經無法彌補,也沒有能力挽回局面。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又查出曹寅生前虧空織造庫銀三十七萬三千兩。康熙只好再次做安排。讓李煦代為補還。到了康熙五十六年,才總算把這筆賬補上。康熙照顧曹家,是看在曹璽和曹寅的情分,到了曹頫這一輩,就疏遠、淡漠了許多。康熙曾經明確對曹頫説:“念爾父出力年久,故特恩至此。”康熙六十一年,因李煦、曹頫拖欠賣人蔘的銀兩,內務府奏請康熙,嚴令李煦、曹頫將拖欠的銀兩必須在年底之前交清,否則就嚴加懲處,康熙當即就批准了。顯然,這與康熙以前對曹寅的態度,已是決然不同了。雍正上台以後,接連頒佈諭旨,開始在全國上下大張旗鼓地清查錢糧,追補虧空。他一再表示:我不能再像父皇那樣寬容了,凡虧空錢糧官員一經揭發,立刻革職。僅雍正元年,被革職抄家的各級官吏就達數十人,與曹家既是親戚又患難與共的蘇州織造李煦,也因虧空獲罪,被革職抄家。但一開始雍正並沒有把曹家與李煦一起治罪,而是允許他將虧空分三年還完。曹頫自身的虧空尚未補完,又增加了曹寅遺留的虧空,只好多方求人託人。雍正為防止有人嚇唬敲詐曹頫,特地向曹頫下達指示:亂跑門路,交結他人,只能拖累自己,瞎費心思力氣買禍受;主意要拿定,安分守己,不要亂來,否則壞朕名聲,就要重重處分,怡親王也救不了你,雍正皇帝的這個硃批特諭,説明他對曹頫還是出於好意的。雍正六年(1728年),曹寅嗣子曹頫終因經濟虧空、騷擾驛站、轉移財產等罪革職抄家,兩手空空遷回北京老宅。此後,家族迅速敗落。乾隆年間,曹家子孫流散。

曹寅藏書之家

清著名文學家、藏書家。字子清、幼清,一字楝亭,號荔軒、雪樵。祖籍漢軍正白旗,世居瀋陽。官通政使、江寧織造。因在家門外,種植楝樹數株,建一小亭,名為“楝亭”,以為藏書賞畫之處。後官任江寧織造。從政之餘,以校勘、購書為樂事,往來於書肆間。所藏書宋元版本較多,校勘亦精。曾和朱彝尊來往過密,李文藻稱“曝書亭之書,楝亭皆抄有副本”,如宋樂史《太平寰宇記》200卷、宋趙孟奎《分門纂類唐歌詩》100卷、魏鶴山《毛詩要義》、《樓攻媿文集》等。編撰有家藏書目《楝亭書目》8冊16卷,著錄圖書3287種,抄本、內府刊本甚多,僅“説部類”就有469種。刻《音韻》5種及《楝亭藏書》12種。所校刊的古書甚為精美,如顧景星《白茅堂全集》,施閏章《學餘堂文集》《詩集》《全唐詩》900卷等,抄本有唐陸德明《經典釋文》等。章學誠説,曹寅刻古書十五種,世稱“曹楝亭本”。藏書印有“千山曹氏家藏”、“楝亭曹氏藏書”、“子孫保之”、“平灤世家”等。著有《楝亭詩詞抄》《詩抄別集》《詞抄》《楝亭圖詠》等。

[5] 

曹寅身份矛盾

內務府包衣是特殊歷史時期出現的特殊人羣,曹寅是其典型代表,他的身上充滿矛盾。他是漢族,又是旗人;是奴隸,又是官員。就是在官員中他的身份也難以確定,滿官認他為漢人,漢官認他為滿人。他所擔任的職務雖是最能撈錢的肥差,卻又為正途出身的漢族官員所不齒。他若是像大量內務府人一樣,沒有什麼文化,唯以撈錢為能事倒也罷了,可他同時又是學富五車的人物,是詩人、戲劇家、藏書家、出版家。他不能不為這種身份的不確定、靈魂的無歸屬而苦惱。曹寅坐轎出門總是低頭看書,從不抬頭,表面上,他説是為了避免官民向他行禮,實際上與這種矛盾的心態大有關聯。他在寫給豐潤兄長曹鋡的詩中言到:“棗梨歡罄頭將雪,身世悲深麥亦秋。人羣往往避僚友,就中唯感賦登樓。”很形象地寫出了他的這種苦悶。他活得風光又悽苦,體面又卑微,他是在歷史的夾縫中生存的邊緣人,他在歷史的夾縫中歌吟,他的詩便在沉雄樸厚之中時時帶有若隱若顯、揮之不去的悲哀。若問曹寅詩歌的最大特色是什麼,就是這種欲説還休的悲涼。在舊文學中,這是一種獨特人物發出的獨特聲音,是瞬間繁華與無常命運合奏的音響,曹寅本人也因此成為獨特的典型人物。

[6] 

曹寅主要作品

曹寅刊刻的《全唐詩》(2張)

曹寅,工詩詞,善書,著有《楝亭詩鈔》《楝亭書目》《詞鈔》《詩別鈔》《文鈔》《後琵琶》等。

[6] 

奉旨主持刊刻《全唐詩》《佩文韻府》。又匯刻前人文字為音韻書《楝亭五種》,包括《類編》十五卷、《集韻》十卷、《大廣益會玉篇》三十卷、《重修廣韻》五卷、《附釋文互注禮部韻略》五卷;刊秘書十二種為藝文雜著《楝亭十二種》,包括《梅苑》《聲畫集》《法書考》《琴史》《墨經》《硯箋》《千家詩》《禁扁》《釣磯立談》《都城紀勝》《糖霜譜》《錄鬼簿》。

[7] 

曹寅紅樓相關

曹寅雪芹祖父

曹寅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的祖父,因而在紅學中備受關注。可以説沒有曹寅就沒有《紅樓夢》,一方面曹寅的虧空成為曹家由興盛到衰敗的轉折點,這一轉折過程為《紅樓夢》提供了故事背景和素材,另一方面曹寅的文學氣質以及他為曹家營造的文化氛圍,感染和薰陶着他的子孫們,這為《紅樓夢》的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8] 

《紅樓夢》中感人至深的黛玉葬花情節正是源自於曹寅的葬花詩。曹寅的《楝亭詩鈔》有兩首葬花詩,一首是《題柳村墨杏花圖》:“勾吳春色自藞苴,多少清霜點鬢華。省識女郎全疋袖,百年孤冢葬桃花。”另一首是《題王髯月下杏花圖》:“牆頭馬上紛無數,望去新紅第幾家。前日故巢來燕子,同時春雨葬梅花。”

[9] 

袁枚《隨園詩話》(1張)

袁枚在《隨園詩話》中記載:“康熙間,曹楝亭(曹寅)為江寧織造,每出,擁八騶,必攜書一本,觀玩不輟……其子雪芹撰《紅樓夢》一部,備記風月繁華之盛。中有所謂大觀園者,即餘之隨園也。”"楝亭"是曹寅的號,袁枚做過江寧知縣,他知道曹寅出門愛帶本書,可見袁枚對曹家是非常熟悉的。袁枚稱是曹寅的兒子雪芹寫了《紅樓夢》,而且他還專門介紹“雪芹”是誰,“雪芹者,曹楝亭織造之嗣君也,相隔已百年矣。”胡適先生據此考證出了《紅樓夢》源自於曹家的真實故事,“甄家與賈家都是曹家”,作者是曹寅之孫曹雪芹。

[8] 

[10] 

曹寅賈政原型

曹寅是《紅樓夢》中賈政的人物原型。由於《紅樓夢》以曹家為背景,胡適稱:“書中的賈府與甄府都是曹雪芹家的影子。”曹寅及其子女也被寫到了《紅樓夢》裏,胡適在《紅樓夢考證》中認為,曹寅的嗣子曹頫是賈政的原型,曹寅是賈代善的原型,然而曹頫在獲罪抄家時剛剛三十歲出頭,與賈政年過半百的形象並不符合,同時元、迎、探、惜等其他人物原型也存在着輩分錯位的現象,因而當代紅學多認為曹寅是賈政的原型,包括胡適自己也稱元妃的原型是曹寅的長女。根據史料記載,曹家與賈家人物有着極高的對應關係:曹寅的的父親曹璽是一品大員,母親孫氏是一品夫人,老年守寡;賈政的父親賈代善也是一品大員,母親史氏是一品夫人,老年守寡。曹寅的長子早喪,留下一個遺腹子曹雪芹,曹家被抄時曹雪芹十三歲。賈政的長子也早喪,留下一個遺腹子賈蘭,賈家被抄時賈蘭十三歲。曹寅有兩個當王妃的女兒,次女遠嫁。賈政也有兩個當王妃的女兒,次女遠嫁。曹寅造過船,賑過災,晚年名利大灰,脂硯齋透露他曾做過江寧織造,曾帶曹頫赴揚州出外差。賈政也造過船,賑過災,晚年名利大灰,脂硯齋透露他曾做過江寧織造,曾帶賈寶玉赴外地出外差。曹寅決定過江寧府(也稱應天府)知府的命運,救過知府陳鵬年的命。賈政也決定過應天府知府的命運,提攜賈雨村當了應天府知府。曹寅有位居官多年的大舅子李煦,因虧空罷官而落敗,死於流放中,結局悲慘;賈政也有位居官多年的大舅子王子騰,因虧空罷官而落敗,死於路途中,結局悲慘。曹寅的表弟即母親孫氏的侄子孫文成1705年出任杭州織造,曹家被抄後,孫文成被罷官;賈政的表弟即賈母史氏的侄子史鼐“遷委外省大員”,賈家被抄後,史鼐也被罷官。曹寅的岳父即李煦的父親李士楨曾出任東南沿海的浙江布政使、福建布政使、廣東巡撫等職,海外貿易由其管轄;賈政的岳父即王子騰的父親管着“粵、閩、滇、浙所有的洋船貨物”。曹寅曾在坐船路過毘陵驛(今江蘇省常州市)時遇到下雪,作《毘陵舟中雪霽》一詩;賈政也曾在坐船路過毘陵驛時遇到下雪。尤其重要的是,曹寅為迎接康熙南巡營建了成為大觀園原型的西園,後來被袁枚買下,改稱隨園,故而袁枚説:“大觀園者,即餘之隨園也。”最初園中有一小軒叫西軒,西園建好後,遂將其命名為西軒。曹寅在詩文中對園有很多描寫,如《月上歸至西軒》《蓼齋過西軒拈閒字》《留別西軒》《題西軒竹,得幽字》《阻風寄西軒諸友》《和安節詠西軒竹》:“眼見去年筍,耳添清夜音”,“ 還記西軒昔遊”,“山谷松陰冷……來往西軒復整”,“老石盤陀,空廊窈窕,幾人來宿西軒。......山花山鳥,皆得最初禪。”。

[3] 

[9] 

[11] 

曹寅刻書之功

清朝時轟動朝野的《全唐詩》《佩文韻府》和《全唐文》三部古籍鉅著,分別於康熙、嘉慶年間在揚州刊刻而成。市檔案局清史工程中整理搶救出的《清宮揚州御檔選編》不少奏摺,描繪了當年揚州刷印業高度發達的盛景。青島市檔案局副局長、文史專家魏怡勤經過對“御檔”精心研究,向記者解讀了這三部古籍鉅著在揚州校刻的全過程。揚州詩局為何設於天寧寺

曹寅塑像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江寧織造、通政使司通政使曹寅,在揚州創辦了一個大規模的編校出版機構——“揚州詩局”,奉旨校刻《全唐詩》。“揚州詩局”就設在揚州天寧寺裏面。康熙四十四年的三月十九日,“上發《全唐詩》一部,命江寧織造曹寅校刊,以翰林彭定求等九人分校。”曹寅奉旨後,即積極着手籌備。當年至次年期間,曹寅所上的奏摺很多內容與刊刻《全唐詩》有關。據史料稱,曹寅把“揚州詩局”設在天寧寺裏,是因為天寧寺內就有他的的行署,屬於任職時的房產,而且10多年前孔尚任曾住在天寧寺東廊待漏館。這樣既不用出去另找房子,也便於管理,有利於提高校刊《全唐詩》的質量,加快校刊《全唐詩》的速度。《全唐詩》究竟何時開刻《全唐詩》開刻時間問題一直有爭論,而清宮揚州御檔的解密,使這個歷史疑團迎刃而解。據《清宮揚州御檔選編》載,曹寅四十四年(1705)五月初一日折雲:“恭蒙諭旨刊刻《全唐詩集》,命詞臣彭定求等九員校刊。臣寅已行文,期於五月初一日天寧寺開局……”可以看出,五月初一日,天寧寺開刊刻《全唐詩》書局,但校刊工作並未完全開展。另從其他檔案資料可以看到,編校詞臣是陸續到位的。曹寅於康熙四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的奏摺:“校刊全唐詩,現今鏤刻已成者,臣先將唐太宗及高、岑、王、孟肆家刷印,裝潢一樣貳部進呈。其紙張之厚薄,本頭之高下,伏候欽定,俾臣知所遵行。”康熙帝硃批:“知道了。樣本都改過發回。”《全唐詩》大規模的刊印工作自此開始。揚州詩局進入刊刻工作的高峯期,實際上是在康熙四十四年十月以後。《全唐詩》何時刊印完畢在此後的一年時間裏,曹寅多次上奏康熙,請示刊刻事宜。康熙四十五年(1706)二月二十八日的奏摺説:“又詩局翰林官等,校修唐詩,今年可以竣事。”到了七月初一奏摺:“遵旨校刊全唐詩集,目下刊刻只剩五百餘頁,大約本月內可以刻完,八月內校對錯字畢,即可全本進呈。共計有十二套,除春間所進二套外,又校對得六套,謹裝訂進呈御覽,伏求聖訓俯鑑錯誤,指示臣等,使得刊改歸正,以成一代之書。”康熙帝硃批:“刻的書甚好,等細細看完序文,完時即打發去。”至此,《全唐詩》的校刻工作已接近尾聲。康熙四十五年九月十五日奏摺:“今有刻對完全唐詩九十套,進呈御覽。其餘俱已刻完,月內對完,即行刷印進呈,合併奏聞。”《進全唐詩表》説:“於康熙四十五年十月初一日書成,謹裝潢成帙,進呈聖覽者。”康熙四十六年(1707)四月十六日5月17日,康熙《御製全唐詩序》寫成頒發,補刻詩序,冠式書前。《全唐詩》的刊印工作即全部結束。刊印速度和質量如何今本《全唐詩》900卷計9814頁,除去先前所試刻少部分外,平均每月刊刻在1000頁以上,這個速度在雕版印刷時代是相當快的。從奏摺中我們還可以看到,《全唐詩》異常重視寫刻質量。曹寅上奏康熙時説:“臣細計書寫之人,一樣筆跡者甚是難得,僅擇其相近者,令其習成一家,再為繕寫,因此遲誤,一年之間恐不能竣工。”當時正流行軟字精刻風尚,曹寅於康熙四十四年七月專門召集文人訓練名手繕寫和雕刻《全唐詩》,《全唐詩》字體借鑑歐體、趙體風格,秀麗、俊逸且900卷前後字體幾近一致,因為字體風格獨特、印刷精美、校勘謹嚴,也為其成為清代雕版史上的典範之作奠定基礎。曹寅何時何因去世為了更好地昭示自己的文治武功,玄燁又於康熙五十一年三月,命江寧織造曹寅、蘇州織造李煦、杭州織造孫文成等,於揚州開刻《佩文韻府》。之所以把刊刻地定在揚州,恐與曹寅曾在揚州校刻《全唐詩》,所刻書令康熙十分滿意有關。曹寅康熙五十一年(1712)四月初三日(5月7日)奏摺稱:“《佩文韻府》已於三月十七日(4月22日)開工刊刻。”此則奏摺十分清楚地表明瞭《佩文韻府》在揚州開刻的準確日期。至於刊竣的日期,我們可以從檔案書籍中找到答案。據《清宮揚州御檔選編》載,李煦在“奏為御頒佩文韻府在揚州刊刻公竣裝箱進呈等請旨事”一折中稱:“竊臣與曹寅、孫文成奉旨在揚州刊刻御頒《佩文韻府》一書,今已工竣。謹將連四紙刷訂十部,將樂紙刷訂十部,共裝二十箱,恭進呈樣。再連四紙應刷釘若干部,將樂紙應刷釘若干部。”此奏摺還説明《佩文韻府》的雕印任務是曹、李、孫三人共同奉旨承辦的,書局的初期刊刻工作由曹寅主持,但不久曹寅病故。李煦於康熙五十一年(1712)七月十八日(8月19日)奏曰:“江寧織造曹寅於六月十六日(7月19日)自江寧來揚州書局料理刻工,於七月初一日感受風寒,卧病數日,轉而成癯,雖服藥調理,日漸虛弱。”七月二十三日又上奏:“曹寅七月初一日(8月2日)感受風寒,輾轉成癯,競成不起之症,於七月二十三日(8月24日)辰時身故。”曹寅未能主持工作至《佩文韻府》完工,曹寅卒後,李煦主持刊刻工作,直至竣工。實際上,至康熙五十二年(1713)九月初十日全書已刻完,康熙在看完樣本後,硃批道:“此書刻得好的極處。”至此,《佩文韻府》的刊刻工作全部結束。《佩文韻府》自康熙四十三年(1704)十二月在京開編,康熙五十一年三月在揚開刻,至康熙五十二年(1713)九月刊竣,前後歷時近十年。《全唐文》為何稱“揚州官本”揚州詩局刊刻《全唐詩》80年後,嘉慶皇帝也用其曾祖的辦法,命當地官員阿克當阿,在揚州刊刻《全唐文》等內府古籍。與《全唐詩》相比,《全唐文》投入了更多的編撰力量。先後參與編撰者近百人,其中既有詞章名家法式善、周之琦、秦恩復等,又有淵博學者阮元、徐松、胡承珙等。該書編成後,即頒發揚州,由阿克當阿等人負責校刻,嘉慶二十四年(1819)刻成,此即後人所稱的“揚州官本”。翻閲《清宮揚州御檔選編》,收錄有關《全唐文》的奏摺計三則,其中《奏為校刊欽定全唐文告成奉旨賞還頂戴謝恩事》一折,除了讓我們知道嘉慶帝對刊成的《全唐文》非常滿意之外,還得知另一件事:阿克當阿和蘇楞額二官員因刊刻《全唐文》有功,嘉慶帝賞還了兩人的頂戴,官復原職。

[12] 

曹寅相關論著

《曹寅與康熙》

[13]

書名曹寅與康熙:一個皇室寵臣的生涯揭秘基本信息責任者: (美)史景遷著;陳引馳等譯出版社:上海遠東出版社出版日期: 2005-05ISBN: 7-80661-480-X頁數: 352頁分類號: K827主題關鍵詞: 綜合康熙帝(1654~1722)-生平事蹟;曹寅(1658~1712)-生平事蹟

[13] 

曹寅影視形象

2006年《康熙秘史》是安飾曹寅。

參考資料

1.

  

清朝一家族,康熙説“只要大清在,保你百年榮華”,結果雍正一登基就被抄家! 

.搜狐網[引用日期2019-01-04]

2.

  

一家族深受康熙帝器重,後人寫出一傳世鉅著,雍正上台後立即抄家 

.搜狐網[引用日期2019-01-04]

3.

  

《關於江寧織造曹家檔案史料》,中華書局,1975年版

4.

  

國家檔案局、北大舉辦“絲綢之路”展,首次公佈俄繪康熙畫像 

.新浪[引用日期2019-10-18]

5.

  

李玉安 黃正雨.中國藏書家通典:中國國際文化出版社,2005年版

6.

  

在夾縫中歌吟的詩人曹寅 

.新華網.2008-12-26[引用日期2014-01-17]

7.

  

精美的揚州雕版刻本 

.網易新聞.2010-12-14[引用日期2014-01-17]

8.

  

紅樓夢考證 

. 國學導航-紅學[引用日期2018-10-27]

9.

  

曹寅.棟亭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10.

  

袁枚.隨園詩話:鳳凰出版社,2009

11.

  

趙同.顛倒紅樓.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

12.

  

曹雪芹祖父曹寅去世日期確定 解開百年疑團(圖) 

.新華網.2010-04-29[引用日期2014-01-17]

13.

  

曹寅與康熙 

.豆瓣讀書[引用日期2014-01-17]

14.

  

曹寅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6-01]

15.

  

周汝昌著.周倫苓協助整理.曹雪芹新傳[M].北京.外文出版社,1992.第9頁

16.

  

曹寅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6-26]

17.

  

錢仲聯,傅璇琮,王運熙等總主編.中國文學大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第1148頁

展開全部

收起

圖集

曹寅的概述圖(1張)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次

編輯次數:135次歷史版本

最近更新:

遗失的螺丝

(2024-01-03)

1

生平

2

主要事蹟

2.1

家族情況

2.2

仕途經歷

2.3

販銅

2.4

皇商

2.5

文化活動

2.6

病逝揚州

2.7

子孫獲罪

2.8

藏書之家

2.9

身份矛盾

3

主要作品

4

紅樓相關

4.1

雪芹祖父

4.2

賈政原型

5

刻書之功

6

相關論著

7

影視形象

百科協議    隱私協議    意見反饋

Beta

進入詞條

清除歷史記錄關閉

反饋

登錄

曹 寅-清华大学历史系/思想文化研究所

曹 寅-清华大学历史系/思想文化研究所

EN

清华大学

院内门户

首页

最新消息

本系概况

师资队伍

科学研究

教务教学

招生

招聘

学生生活

首页

最新消息

本系概况

师资队伍

科学研究

教务教学

招生

招聘

学生生活

副教授

首页

>

师资队伍

>

副教授

曹 寅

来源:

  发布时间:2020-10-30    点击数:

 

 

曹寅(caoyin50@mail.tsinghua.edu.cn),新加坡国立大学历史系博士,清华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研究领域为全球史、南亚东南亚研究、近现代印度史。目前主要关注19-20世纪全球热带地区的人员流动、基础设施、殖民主义与民族国家建设。

 

开设课程

《全球史的方法与视角》(春季学期)

《印度史纲要》(秋季学期)

《全球史导论》(秋季学期)

《英属印度与现代世界的形成》(春季学期)

 

代表作品

专著

Yin Cao, Chinese Sojourners in Wartime Raj, 1942-1945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22).

曹寅:《自行车、港口与缝纫机:西方基建与日常技术在亚洲的相遇》,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Yin Cao, From Policemen to Revolutionaries: A Sikh Diaspora in Global Shanghai, 1885-1945 (Leiden: Brill, 2018).

 

论文

Yin Cao, “A Railway that Had Never Been Built: Imagining, Planning, and Denying the Yunnan-Burma Railway, 1860s to 1940s,” Journal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accepted and forthcoming). (SSCI, A&HCI).

Yin Cao, “Chen Mengzhao’s Storeroom in Park Street, Calcutta: Wartime India-China Smuggling, 1942-1945,” Modern Asian Studies Apr. (2022): 1-26. (SSCI).

Yin Cao, “The Last Hump: The Lahore Elementary Flying Training School, the Chinese Civil War, and the Final Days of the British Raj,” Modern Asian Studies 1 (2022): 250-268. (SSCI).

Yin Cao, “The Return of Chen Ching Lin: Chinese Deserters and Chinatowns in the British Raj, 1943-1946,” South Asia: Journal of South Asian Studies 5 (2021): 888-902. (SSCI, A&HCI).

Yin Cao, “The Bombs in Beijing and Delhi: The Global Spread of Bomb-making Technology and the Revolutionary Terrorism in Modern China and India,” Journal of World History 4 (2019): 559-589. (A&HCI).

Yin Cao, “Policing the British Empire on the Bund: The Origin of the Sikh Police Unit in Shanghai,” Britain and the World  1 (2017): 53-73. (SSCI, A&HCI).

Yin Cao, “Kill Buddha Singh: Indian Nationalist Movement in Shanghai, 1914-27,” Indian Historical Review 43:2 (2016): 270-288. (A&HCI).

曹寅:《全球史视角下的殖民帝国史研究:以新加坡和香港的锡克警察为中心的探讨》,《二十一世纪》(香港中文大学),2015年2月刊。

 

论文集论文

Yin Cao and George Wei, “Rabindranath Tagore and Subhas Chandra Bose: The Common Indian Philosophical Root of Their Political Ideas and the Conversion of Their Nationalism and Anti-Nationalism into Pan-Asianism,” in C. X. George Wei ed., Asian Culture, Diplomacy and Foreign Relations, Volume II (Leiden: Brill, 2022), 97-115.

Yin Cao, “Erecting a Gurdwara on Queens Road East: The Singh Sabha Movement, the Boxer Uprising, and the Sikh Community in Hong Kong,” in Tansen Sen and Brian Tsui eds., Beyond Pan-Asianism: Connecting China and India, 1840s-1960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20), 266-292.

 

科研项目

主持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领军人才专项《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印度华人社群研究》。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课题《中国驻印军蓝姆伽整训基地与中印关系史研究的新路径》。

主持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一般课题《巴基斯坦华人华侨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分享到:

友情链接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中文系

外文系

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

哲学系

科学史系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30号清华大学蒙民伟人文楼420室

电话:010-62785745

邮箱:lsxbgs@mailoa.tsinghua.edu.cn

Copyright © 2021 清华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 100084

康熙六下江南,为什么五次都住在曹寅家? - 知乎

康熙六下江南,为什么五次都住在曹寅家? - 知乎首页知乎知学堂发现等你来答​切换模式登录/注册清朝清朝历史康熙帝康熙六下江南,为什么五次都住在曹寅家?关注者3被浏览7,947关注问题​写回答​邀请回答​好问题​添加评论​分享​3 个回答默认排序历史看兴衰​ 关注康熙每次下江南,几乎都住在曹家,皇帝出游,住在大臣的家里,这对大臣来说是莫大的荣幸。但是皇帝出游,耗费巨大,所拨银两和消耗相差甚远,这让曹家叫苦不迭,心说,康熙可别再来了。康熙作为精明的皇帝,对情况非常清楚,那为什么还要住在曹家呢?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国库空虚,大清朝缺钱。明末清初社会动乱,战争不断,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到了康熙朝,经济还没有完全恢复。而且我们知道,康熙也打了不少仗,光打仗就有两次,动员全国之力平定三藩打了8年,集全国之力三征噶尔丹。国家要恢复经济,他采取了轻赈薄赋,税收本来就少,所以国家基本没有积蓄。明末清初黄河淮河泛滥,崇祯皇帝内外交困顾不上修,顺治朝清兵刚刚入关,百废待兴,也没腾出手来,康熙平定了三藩,噶尔丹的问题也解决了,治理黄河淮河被提上议事日程。康熙治水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就是缺少资金。为了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康熙尽量减少额外开支。他下江南主要是为了勘察并制定治水方案,因此他出游是能省则省,这其中就包括不建行宫,住在曹家。其次,关系密切,康熙让曹家为自己治水助力。曹玺的媳妇孙氏是康熙的奶妈,也就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曾祖母,康熙下江南来到曹家,曾拉着老太太的手说,这是我的额娘,可见曹家与康熙关系之密切。由于这种关系,康熙安排曹玺当了江宁织造监督,曹玺死后,他的儿子曹寅担任江宁织造,再后来这一职务由曹寅的儿子曹颙接任。江宁织造设在今天的南京,是为皇家提供服装的这么一个机构,管理这么一个机构当然是个肥缺。康熙这样安排,曹家人心知肚明,他们欠康熙的人情。康熙治水缺钱,想让曹家做点贡献,于是他每次南巡都住曹家,只是象征性给曹家拨点钱,这点钱与康熙花销费用相差甚远。康熙与曹家关系好,康熙南巡住在曹家,曹家尽些地主之宜也是应该的,所以面对接驾巨大耗费,曹家有苦难言。再次,重做事,轻反腐,康熙为曹家留足了余地。曹家接驾花空了积蓄,实在没办法就挪用了公款。后来挪用公款的事被人告发,康熙对曹家没做任何处理,只是告诉曹家,快点把挪用的钱还上。康熙为了做事,可以对贪污之事采取宽容态度。靳辅是治河能臣,但他并不是清官,于成龙和靳辅一起治河期间,两人合不来,于成龙多次弹劾靳辅,但康熙没有向着清官于成龙,而是处处支持靳辅。为了治河,康熙尽量减少出巡的费用,他住在曹家,让曹家接待,真正目的是让曹家先花钱,不够可以暂借,毕竟曹家背后有个江宁织造局,有地方借钱,只要将来还上就行,并不是为了坑曹家。至于康熙死后,雍正继位,曹家借的钱仍然没还上,被雍正抄了家,这就不是康熙所能预见的了。发布于 2022-04-27 22:43​赞同 11​​添加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知乎用户UWrCte​ 关注五次是错误的,康熙先后六次南巡有四次住在了曹寅家里,不过让曹寅接驾了五次,有一次是在扬州接驾。曹寅在康熙朝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在《康熙王朝》中魏东亭这个角色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魏东亭的历史原型就是曹寅。《康熙王朝》中康熙的玩伴兼伴读叫魏东亭,因为魏东亭是康熙帝师魏承谟的儿子,所以才有机会与资格陪伴康熙身边。魏东亭跟康熙一起长大,二人的感情非常好。还有孝庄身边的侍女、康熙的救命恩人苏麻喇姑,三个人一起长大,感情非同一般。但即便是从小一起长大的玩伴,康熙在面对生死威胁的时候还是选择提防,暗中将一位御前侍卫安插去了魏东亭的府上,监视魏府。鳌拜被库布们活捉后康熙论功行赏,然后直接下令将郝老四处死;魏东亭大惊失色,赶紧为自己的兄弟求情,康熙即刻将安插在魏东亭府上的五品侍卫给叫了上来,魏东亭才知道自己一直在康熙的监视下。虽然魏东亭因为错信郝老四的事情即刻向康熙请罪,但实际上内心很害怕、失望,毕竟是一起长大的“兄弟”,康熙居然还如此提防自己。但康熙毕竟是皇上,魏东亭即便是心中不满也不会表达出来。从这个时候开始魏东亭也明白了,他与康熙已经不再是以前单纯的玩伴关系;随着康熙一天天长大成熟,有了自己作为皇上的威严,只有君臣,再无朋友。后来魏东亭在仕途中也是平步青云,做到了四省海关总督之职。这个职位可以说是一个肥差,就连康熙都对魏东亭直言不讳地说:“东亭,我可以把最肥的差事交给你了。”而且因为魏东亭与康熙从小长大的情分在,朝廷中不少大臣暗中巴结魏东亭,比如索额图与纳兰明珠(索相与明相)。不过魏东亭洁身自好、禁得住诱惑,不管是哪位朝廷重臣巴结,魏东亭都不为所动,只忠诚于康熙一人。可能有人会问:索额图与明珠的官都要大过魏东亭,为何要如此巴结魏东亭呢?甚至在见到魏东亭的时候还要行礼,岂不是自降身份吗?其实无需多言,但看苏麻喇姑便理解了。苏麻喇姑不过是康熙身边的侍女,索额图与明珠见到不照样还是行礼尊称吗?康熙南巡时,朱三太子差点炮轰了康熙,即便是魏东亭在栖霞寺中缴获了800万两子,康熙还是要“杀鸡给猴看”,将魏东亭贬到了台澎做知县。一直到魏东亭年迈,康熙念及旧情准许魏东亭回京养老,并且将其封为亲王。魏东亭的一生虽然有起伏,但其实终其一生还是比较顺遂的,毕竟他是康熙的玩伴兼心腹大臣,康熙自然不会亏待他。不过《康熙王朝》中的魏东亭是一个虚构出来的人物,在历史中并不存在。但魏东亭这个角色是有历史原型的,此人便是曹寅。曹寅在康熙朝时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母亲是康熙的保姆父亲是康熙与孝庄信任的大臣而曹寅本身更特殊,不仅是康熙的心腹,而且还是皇商;他敢跟康熙借钱,还敢不还;只不过曹寅死后,尤其是到了雍正朝时期,曹家开始没落。曹寅的后代中有一个人我们很熟悉,此人便是曹雪芹—《红楼梦》的作者。康熙与曹寅的特殊“兄弟情义”曹寅之所以会成为康熙的心腹,还要从多尔衮的病逝开始说起。1651年一直掌握大清实权的“皇父摄政王”多尔衮突然病逝,死后不久便被顺治帝定了多款大罪,开棺戮尸。正白旗原先由多尔衮统领,多尔衮病逝后正白旗便到了顺治帝手里,顺治帝亲自掌管。因此曹家由王府包衣成功转变为内务府包衣,成为皇帝的家奴。补充一点:包衣分为王府包衣与内务府包衣,内务府包衣说白了就是皇帝的家奴,主要负责皇帝、太后以及妃嫔等人的衣食住行;而王府包衣属于王公贵族的私有财产,王府的奴仆。内务府包衣又称上三旗包衣,康熙的很多妃嫔都是包衣出身,我们便想当然的觉得这些妃嫔的出身很低。其实这个出身低是相对的,只是相对于那些满勋贵族出身的妃嫔来说,出身低微。但究其本身的地位而言,其实都是满清上三旗出身,说白了都是朝廷命官们的女儿,大家闺秀出身。满清八旗的上三旗包括:镶黄旗、正黄旗与正白旗。王府包衣又被称为下五旗包衣,这些包衣奴才都是出身于满清下五旗,出身自然不及上三旗这样看的话曹家的地位是上升了,曹寅的父亲曹玺也因此由王府的护卫成为内廷的二等侍卫。进入内廷,意味着跟顺治帝、孝庄皇太后、孝康章皇后等人接触的机会就多了,自然便有了机会得到孝庄等人的信任。曹玺入职内廷三年后,顺治帝的皇三子玄烨出生。按照大清的规矩,不管皇子的生母是皇后还是普通的妃嫔,一旦生下皇子皇女都不能自己亲自照顾,需要从内务府选择保姆与奶妈。而选择的范围则就是上三旗的包衣妇人,曹玺的夫人,也就是曹寅的生母孙氏,原先是多尔衮的同母胞兄阿济格门下的包衣,孙氏被宫里选中,成为玄烨的保姆。宫里的皇子,尤其是像佟佳氏(只是顺治帝的一个小福晋)这样位份低的妃嫔,是不能随意跟皇子见面的,佟佳氏每次见玄烨都有固定的时间,而且见面以后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都有规定。其实说白了,就是担心皇子的生母会“教坏”这些皇子。正所谓“生母不及养母亲”,孙氏虽然只是玄烨身边的保姆,但是与玄烨朝夕相处,孙氏更是像对待自己亲生的儿子一样对待玄烨,玄烨自然与孙氏有着不一样的“母子之情”。玄烨亲近孙氏,自然也会爱屋及乌亲近曹家。(下文将玄烨称呼为康熙)康熙年仅8岁登基,因为年龄小并不能亲政,而是由四位辅政大臣辅政;对于年幼的康熙来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读书学习、坐听朝政。康熙读书的时候有一个伴读,在《康熙王朝》中是魏东亭,我们都知道魏东亭是虚构的人物,其实真正陪康熙读书的就是曹寅。曹寅不仅陪康熙读书,还陪伴康熙一起长大。康熙虽然有亲兄弟们,但相对而言,康熙与曹寅这样朝夕相处、一起长大的情分很特殊。值得一提的是在曹寅入宫陪伴康熙读书的同时,曹寅的父亲曹玺被任命为江宁织造。江宁织造是干什么的?其实单看“织造”基本上便可以猜得出这个官职的作用,自然与布匹绫罗绸缎有关。说白了江宁织造就是专门负责为皇宫还有朝廷采购绸缎布匹的,另外就是皇上若是临时交待什么任务要及时完成。康熙之所以让曹玺担任这个职位,是因为这个职位还有一个特殊的作用,就是做皇帝的耳目;皇帝的耳目自然需要皇帝最信任的人才可以,曹玺在宫里任职多年,不仅得到了康熙与孝庄等人的信任,而且其子曹寅更是成了康熙身边的玩伴兼侍读。随着年龄的增长,康熙除掉权臣鳌拜开始亲政,而曹寅也不再是那个陪伴康熙读书的孩子,而是成为康熙身边最宠信的侍卫。曹寅父子没有让康熙与孝庄失望:曹玺不仅忠诚而且做事踏实认真,因此康熙赏赐了他蟒袍,赠一品尚书衔,对其是越来越信任。正因为曹玺做事向来踏实勤勉,积劳成疾,在康熙二十三年病逝。康熙在南巡江宁(南京)的时候,特地去看了曹玺的家人。而曹寅呢?从17岁就在康熙身边做侍卫,康熙对其非常宠信。在曹寅仅仅二十几岁的时候就已经是御前二品侍卫兼正白旗佐领,要知道佐领之职一般都是给皇子或者是宗族中皇帝的堂兄弟们,曹寅能得此,可见康熙待他如同兄弟一般。更何况正白旗属于上三旗,很显然是康熙对曹家满门忠诚的回报。江宁织造这个官职比较特殊,曹玺死后,康熙自然想要一位心腹接任。康熙二十九年康熙下旨曹寅任职苏州织造之职,两年后康熙下旨让曹寅的妹夫李煦接任此职,将曹寅调任江宁织造。了解康熙的人应该知道康熙一生六次南巡,而其中四次下榻曹府,曹寅也先后五次准备康熙南巡的接驾大典(其中有一次是在扬州)。接驾大典已经远远超出了曹寅的职责范畴,但是康熙还是将这份莫大的荣耀给了他,康熙对曹寅的信任与器重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的地方督抚。康熙对曹家的恩宠而不仅仅止步于此,曹寅一共有两个女儿:长女嫁给了平郡王纳尔素做嫡福晋。纳尔素可是太祖努尔哈赤嫡次子礼亲王代善的嫡孙,也就是说曹寅的长女成了爱新觉罗家族的王妃,地位十分尊贵。次女嫁给了一个蒙古王子做王妃,蒙古各部与清廷互为联姻很正常,但向来嫁的都是皇家女,也就是说不是皇上的女儿,就是亲王郡王的女儿。曹寅的两个女儿,都成为王妃,如此殊荣即便是在京城的重臣都不见得有。敢向康熙借钱,而且还敢不还江宁织造这个官职虽然特殊,但官职并不高,只是一个正五品官职。按照大清的规矩:大清的官员只有四品及以上的官员才有向皇上进呈奏折的资格,曹寅作为江宁织造,只是一个正五品官,但是康熙准许其上奏折,而且曹寅呈送的奏折比那些封疆大吏都要多。不仅如此,康熙也让曹寅尽可能多的给自己上奏折。只要是提起密折专奏,我们一般会想起雍正,雍正为帝13年,但从未走出紫禁城半步;但却对臣子们的情况了无指掌,靠的就是密折专奏。虽然雍正将密折专奏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但早在雍正之前康熙帝便已经开始用密折了。只不过所用密折的范围非常小,只有康熙的心腹或者一些朝廷重臣、封疆大吏才有这个资格,曹寅便是其中之一。曹寅虽然任职江宁织造,但实际是以广储司员外郎的身份来主持工作的。广储司员外郎属于内务府的职位,内务府包衣经商在清朝时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在内务府任职的大臣都是皇上的家臣,自然需要为皇上创造利润。而曹寅作为康熙的心腹,还出身于内务府,自然更是责无旁贷。康熙四十年前后,曹寅觉得正是一个贩铜的好时机,便直接给康熙写了一封奏折,说自己想要参与贩铜必定能创造利润,只是贩铜需要很多的银子,所以曹寅便想要先向康熙(内务府)借10万两。康熙看到曹寅的奏折,直接批准。不过后来还有几个内务府的世家看到这个贩铜的买卖好,便也参与其中,而且还故意压低价格;让曹寅亏本,曹寅便决定不再做这个买卖,便向康熙写一封奏折,随便找了一个理由便不干了。康熙不仅准奏,而且连曹寅亏损的钱都没有追回。敢向皇上借钱,可见曹寅已经不再是一个普通的官员,而是“皇商”,而且是让康熙十分信任的皇商。曹寅病逝康熙五十一年曹寅奉命前往扬州主持开刻《佩文韵府》,七月开始患病,一开始是风寒还不严重,但是慢慢地转成了疟疾。看过《康熙王朝》的应该还记得有这样一个片段:康熙在第一次亲征噶尔丹的时候患病,所患的病是寒热病,被洋人称之为疟疾。康熙吃了洋人带来的金鸡纳霜,慢慢的身体便恢复了。曹寅患疟疾后,妹夫李煦便向康熙说明了情况,康熙很是重视,即刻下旨让人将金鸡纳霜送去给曹寅治病。只可惜曹寅没有支撑到药送到扬州,便病逝了。康熙特地写了一份满文的金鸡纳霜的使用说明,而且千叮咛万嘱咐按照说明来吃药。曹寅病逝后,李煦给康熙上了一封奏折:曹寅在临死之前核算出了二三十万的亏空,但是实在是无力偿还,所以死不瞑目。虽然曹寅出现了亏空,但康熙还是给了曹家特殊的照顾,让曹寅的儿子曹顒继任江宁织造之职。康熙这样做就是为了保住曹家在江南的家产,但是曹顒只在江宁织造的位置上待了2年的时间便病逝了。曹寅只有曹顒这一个儿子,病逝时其妻马氏已经身怀有孕,并且生下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便是曹雪芹。虽然曹顒后继有人,但毕竟只是一个尚在襁褓中的儿子,自然不能继任江宁织造之职。康熙便将曹寅的侄子曹頫过继给曹寅做儿子,继任江宁织造之职;同时下旨让曹寅的妹夫李煦代替曹寅偿还那二三十万的亏空。曹寅并非作为康熙的心腹大臣,自然不是什么贪官污吏,怎么会出现亏空呢?前文中我们已经提到康熙先后六次南巡,其中有四次都住在曹家,而且有五次是曹寅接驾。不管是接驾还是下榻曹府,曹寅都是需要花大把的银子来进行安排。再加上平日的排场、与其他官员之间来往,都需要花银子,慢慢地越积累越多,便造成了比较多的亏空。一直到康熙五十六年,李煦终于为姐夫曹寅还完了生前留下的亏空。雍正为何要对曹家抄家问罪既然李煦已经为曹寅全部填补好了亏空,雍正继位后又为何对曹家抄家呢?康熙之所以对曹家如此厚待,其实是看在曹寅与父亲曹玺的面子上。曹寅病逝后,康熙对其子曹顒和继子曹頫的感情是很平淡的,自然在曹頫犯错时,康熙便没有那么的宽容。康熙六十一年,曹頫与李煦拖欠了内务府倒卖人参的钱,康熙即刻下旨让其二人赶紧补上拖欠的银两。不知大家可否还记得,曹寅在做贩铜生意亏损时康熙并没有让他还钱。很明显的对比,康熙对曹頫的态度与对曹寅的态度是完全不同的。康熙病逝后,雍正帝登基称帝。雍正上台以后,便下旨在全国各地大张旗鼓地查亏空,而且态度非常明确:不会跟自己的父皇康熙一样宽容,必定会严惩。雍正元年,曹寅的妹夫李煦因为亏空而获罪,被雍正下旨革职抄家。李煦一直与曹家荣辱与共,而且还是亲戚,李煦被革职抄家必然会连累到曹家,更何况曹頫这个江宁织造也是有亏空的。不过雍正并没有直接对曹頫定罪,而是准许其三年内补上亏空。曹頫是自身的亏空都无能为力,再加上曹寅留下来的亏空,更是像无头的苍蝇的一样到处乱撞,到处求人。雍正六年,曹頫为了填补巨额的亏空而犯了转移财产、骚扰驿站等多个罪名,被雍正下旨革职抄家。最终两手空空的地回到了京城的老宅。自此以后曹家开始没落,没有了以前的风光。到了乾隆年间的时候,曹家的子孙已经流散在各地。结语曹雪芹是曹寅的亲孙子,只要是提到曹雪芹我们都会想到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曹雪芹能写成名著《红楼梦》其实跟曹家的盛衰是有关系的,为曹雪芹写成《红楼梦》提供了素材与背景。所以便有人认为《红楼梦》中贾政的原型便是曹寅的继子曹頫,而元妃的原型便是曹寅的长女。纵观曹寅的一生其实是非常幸运的,最起码有三大幸事:第一大幸事:多尔衮的病逝,让其家族的身份转变为内务府包衣,得以成为皇家的奴才,而非王府的包衣;第二大幸事:其父得以入职内廷并得到孝庄与康熙的宠幸,曹寅才有机会成为康熙的伴读,并称为康熙一生的心腹兼“兄弟”;第三大幸事:正因为自己的生母是康熙的保姆,曹寅与康熙的感情格外的特殊,有康熙的庇护与重用,曹寅的一生可以说是实实在在的风光无限。但即便是如此,曹寅死后,尤其是到了继子曹頫继任江宁织造后曹家慢慢地开始由盛转衰;雍正六年更是让曹家一切回到了最初,逐步没落。要怪只能怪“一朝天子一朝臣”,雍正本身就是一位很严谨而且事事认真的皇帝,曹家有如此大的亏空,再加上曹寅曾支持皇八子胤禩争储,与雍正为敌,自然曹家会成为雍正的眼中钉肉中刺。发布于 2023-05-19 08:41​赞同 1​​添加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

「深度长文」康熙对宠臣曹寅是真爱还是权术? - 知乎

「深度长文」康熙对宠臣曹寅是真爱还是权术? - 知乎切换模式写文章登录/注册「深度长文」康熙对宠臣曹寅是真爱还是权术?五哥读书作家,吴高远先生,《粉丝经济学》作者,每天读一本好书大家好,欢迎来到五哥读书。今天我为大家解读的这本书叫《曹寅与康熙》。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本书的作者史景迁,他于1936年在英国出生,国际知名的汉学家、中国史研究专家,以研究明清史见长。曾任美国历史学会会长,1965年,在美国耶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担任耶鲁大学教授、历史系和东亚研究中心主任。他的著作极丰,除《曹寅与康熙》这本书外,代表作品还有《追寻现代中国》、《利玛窦的记忆宫殿》、《改变中国》等。他与魏斐德、孔飞力一同号称美国的“汉学三杰”,因为作品敏锐、深邃、独特而又"好看",使他成为声名远播的畅销书作家。这本书中,作者史景迁用一如既往的细致笔法,为大家勾勒出了康熙盛世中,主人与奴才之间的政治样态,再现了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曹寅与康熙》以及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这两本书,分别是用一真一幻的方式,共同描绘了封建时代中,关于大家族的兴衰史,背后所反映出来的,也正是清王朝的时代剪影。我们通过本书可以了解到,康熙年间的包衣集团、密折制度、清朝江南的经济,清朝的官场以及康熙的治国手段,通过皇帝宠臣的一生,折射出巨大的历史命题。毫不夸张地说,曹寅是皇家包衣群体的典型代表,虽然从未在政治上出现过,但不置可否的,是那时的包衣集团与皇帝之间的互动,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官僚模式。而曹家之所以被选中,预演这个由盛及衰的历史悲剧,与其特定的身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上三旗包衣的身份,使得他们与皇室有着亲密的联系,又因为皇恩浩荡,使家族完成了原始积累,继而一步步走向辉煌,但最终却因为失去了当权者的信任而衰落。曹寅这本书的主人公曹寅,也许有些人并不熟悉,但说起他的孙子曹雪芹,相信大家就不陌生了。他可是《红楼梦》的作者,《红楼梦》是什么样的存在,相信不必多说大家也都知道,即使在乾隆年间,小说被文化人嗤之以鼻的时候,《红楼梦》也依然是当时上流精英们,争相阅读的巨著,可见其影响力非同一般。而在今天,红学研究也一直是一个热门的话题。曹雪芹声名在外,他的爷爷曹寅也是康熙王朝,比较富有传奇经历的人物。像各大影视作品中,让人耳熟能详的康熙微服私访,六次下江南,其中有四次都是曹寅负责接待、安排的。这在《红楼梦》中也被提及,比如脂砚斋第十六回就有批注:“借省亲事写南巡”。能够全权负责帝王的出行接待工作,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的差事,由此也可以看出,曹寅对于皇帝康熙、以及当时的政权,都是相当重要的。之所以说《红楼梦》与本书是一虚一实,也是有原因的。毕竟,曹家的巅峰是曹寅及其祖先,日积月累而来的,这点也通过红楼梦映射了出来。当然,《红楼梦》在乾隆年间,之所以能引发那么大的影响,除了作品的可读性与价值,还有一点就是,满足了当时上流社会精英的好奇心。孙子曹雪芹曹寅及其祖先因为都是包衣出身,所以才成了皇帝的家奴,而曹寅与康熙之间的发小关系以及私人情感,也让才华横溢、衷心耿耿的曹寅得以步步升迁,并带领曹家走向了辉煌时刻。然而,盛极必衰,由于曹寅的离世,后人的无能,曹家终还是失信于帝王,落得被抄家的下场。当然,这期间少不了种族矛盾,社会冲突以及政权方面的原因,那么接下来,我将从三个方面为大家,深层次剖析康熙盛世下,曹寅与康熙之间微妙的主仆关系。第一,包衣的身份在清朝意味着什么,曹寅成为康熙宠臣的原因又是什么?第二,曹寅是如何从奴仆成功逆袭,并带领曹家走向辉煌的?第三,康熙对曹寅是宠信还是权术?第一部分首先,我将为大家解读本书第一个重点:包衣在清朝政权中意味着什么,曹寅的先祖是如何成为包衣的?以及曹寅成为康熙宠臣的原因。曹寅,我们前面提到过,他是曹雪芹的爷爷,我们也说过,《曹寅与康熙》和《红楼梦》这两本书,是用一真一幻的方式,共同描绘了封建时代中,关于大家族的兴衰史,而背后所反映出来的,也正是清王朝的时代剪影。而曹寅,就是清王朝,也就是康熙年间,从未在政治上出现过的人物,他代表的是一部分,有着皇家包衣身份的群体,那么,曹寅的祖上为何会成为包衣呢?这自然就离不开当时的社会背景了。包衣这个词源于满语的翻译,意思是家里的,在清王朝时期指的就是家奴。其主要来源是战场上的俘虏,罪犯,或者自愿卖身的穷人,与我们传统认知的雇佣家奴不一样,他们是属于一日为奴,就终身为奴的一部分群体。那曹寅是如何成为包衣的呢?这就要追溯到1621年,满人攻占了沈阳,不计其数的汉人无一例外,均成为战俘,曹寅的曾祖父,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沦为奴仆的。因为当时收编他们的是正白旗,所以就成为了,能够跟随主人一起上战场的包衣。但幸好,由于他们成为奴仆的时间比较早,这才有了后来家族的繁荣昌盛。另外一方面,因为前朝宦官,产生的负面影响比较大,所以,清朝自建立起,就对所有太监的态度,由以前的信赖转为了打压,而且打压力度非常大。这个举措在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那些原本由太监负责的采办、收租之类的事务,就没有了可以托付的人。于是,由包衣阶层构成的包衣群体,就顺势而生,他们及时的填补了太监的空缺,从家奴走向了政治舞台。而且,根据作者史景迁引用的观点,接受过军事纪律管理的包衣,明显要比太监靠谱的多。这也是包衣在清朝能够如鱼得水的真正原因。当然,作为包衣也是分三六九等的,曹家的幸运之处,除了我们刚刚说过的,他成为奴仆的时间较早。那时候,汉军还没有八旗这些编制,所以汉人一旦成为俘虏,就得随着满人主子加入不同的旗籍,曹家就偶然的加入了正白旗,但这个小概率的事件却奠定了曹家的崛起。八旗呢,顾名思义,就是八个单位,分别是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这样的划分,是为治理当时的兵民合一而采取的一种措施。不过,八旗中,受皇帝直接统率的,只有正黄和镶黄两个单位,其它的就都归亲王了。可想而知,跟着大boss的两旗,其机会和地位,都要比其它六旗来的更多更高。不过曹家所属的正白旗,虽然原本归摄政王多尔衮管束,但多尔衮去世后,顺治帝就直接将正白旗归于囊下。因此,由皇帝亲管的正白、正黄、镶黄,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了上三旗。而曹家呢?也成功的从亲王包衣,逆袭成了皇家包衣,打开了家族迅速崛起的大门。说完了曹寅的先祖如何成为包衣之后,我们再来看看康熙年间,包衣的身份意味着什么?我们都知道,掌握皇权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矛盾,这也是帝王掌权后要处理的首要问题。对于精通打仗的少数民族来说,搞政治,并不是他们的擅长之处,再加上语言不通,各方风俗习惯也不了解,所以很容易在交流时产生重大矛盾。这时候包衣的作用就会得到充分发挥。当然,他们是站在当权者的角度,去和汉人沟通,这也是他们被重用的原因之一。根据作者史景迁查到的数据显示,在1670年前,清政府的几十个总督中,只有一人是满人,剩下的全都来自汉军八旗,更不可思议的是,这种局面居然还延续了很多年。总的来说,康熙王朝其实也有不少包衣担任了官职,虽然职位没有汉军那么高,但也有人担任了总督、巡抚这样的较高职务,虽数量较少,但也不容小瞧,毕竟他们所隶属的上三旗,在当时,还是颇具一番威慑力的。况且包衣还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作为皇帝的私人奴才,肥缺当然是紧着自己人来,所以像古代比较重要的海关、盐政等,油水比较大的部门,都牢牢掌握在了上三旗的包衣们手中。要知道,在古代,盐是由政府把持,当时的社会制度,是不允许贩卖私盐的。所以,掌握这些要害部门,利润有多大,我们可想而知。此外,康熙年间的盐政,自始至终都是交给包衣管理的,就连曹寅,甚至是他的爷爷,都曾管理过盐务,所以,我们是不是就能想象出来,包衣的权势有多大了呢。不过,作者史景迁认为,包衣与汉军还是不一样的,毕竟,派遣到各地的包衣,直接负责的对象是皇帝,他们不受地方法律约束,拥有绝对的权利,去平衡当地官僚体系的发展。不过包衣在清朝发展的顶峰时期是在康熙王朝,也正是康熙皇帝,开始对包衣的重用,才有了皇帝对曹寅的宠信。当然这不仅仅是夹杂有私人的感情,更多的还是由社会现实原因所导致的。可能有人会说,上三旗那么多包衣,为什么唯独曹寅成为了康熙的宠臣?毕竟,在我们耳熟能详的文学、影视作品中,康熙帝一直都是一个睿智,且有魄力的皇帝,按道理来说,不会无缘无故的,去重用一个连种族都不一样的包衣。究其原因,有三方面的因素。其一,就是情感因素。康熙帝宠信曹寅,除了所属机构被皇帝直管外,还夹杂着一些情感纽带。而这个纽带的关键人物,就是曹寅的母亲孙氏。资料中显示,孙氏不但给康熙皇帝当过奶妈,而且在康熙小时候,因为宫里闹天花,是曹寅的母亲陪着年少的康熙帝,在紫禁城外的寺庙里,渡过了最为凶险的时期。这非同一般的呵护,自然让康熙铭记于心。所以,因为孙氏的关系,曹寅从小就与康熙相处,甚至有史料推测,曹寅在十三岁左右,很有可能,还成为了康熙帝的伴读。这种从小就建立起来的亲密关系,自然是其它情感难以比拟的。其二,对曹寅才华的欣赏。关于康熙帝与曹寅之间的关系,史学家们说法颇多,但有种说法认为康熙对曹寅的才华是比较欣赏的。作为一个喜欢美好事物的人,曹寅的文学素养还是值得认可的。作为一个爱才的君王,才华横溢、学富五车的曹寅,自然得到了康熙帝的赏识。其三呢,就是政治因素。除了私人感情方面的因素,政治因素也是最不容忽视的,毕竟对于一代帝王来说,最为重要的,就是对皇权的巩固。那,康熙登基的时候,面临的是怎样的政治形势呢?简单四个字,说明了一切,那就是内忧外患,而且还是多种因素,威胁着政权的稳定。对外,有蠢蠢欲动的藩王和极端的宗教组织;对内,有意图篡权的大臣,以及汉族与满族之间的矛盾,稍有不慎就会一触即发。在这种形势下,康熙作为政权的最大掌权者,可以说是如履薄冰,所做任何决定都要考虑再三。然而,皇帝不可能凡事都亲力亲为啊,他毕竟也是精力有限的凡人。很显然,培养心腹就成为康熙帝内心最为思虑的一件事,他需要一个心腹,去协助他完成政权上面的稳定。而曹寅,就是康熙看上的那个,最具条件的人。虽然康熙帝是少数民族,而曹寅是汉族,但曹寅却是从先祖开始,就已经是皇朝的包衣了。包衣的概念我们前面也提到过,在忠诚度方面,完全是值得当权者去信任的。第二部分前面的内容中,我们解读了曹寅先祖为何成为包衣,以及曹寅得到康熙重用的原因,接下来我们要讲的是本期的第二个重点话题,曹寅是如何从奴仆成功逆袭,然后带领曹家走向巅峰的?虽然包衣集团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有被皇帝重用的可能,但毕竟那么多人,曹寅及家人,也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走上巅峰的。曹寅的爷爷曹振彦,所处的是盐政管理的重要职位,前面我们也提到过,这可是一个肥差,所以,也就是从爷爷辈开始,曹寅家就已经在官场、经济上有了大量的积累。我们都知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也正是由于曹家在财务上实现了完全的自由,所以家族的发展也就向着好的势头迈进了。前辈种树后辈乘凉,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曹寅的家族,良好的经济基础保障了曹寅的父亲曹玺,自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在眼界及学识上面都相当出色,仕途也是顺风顺水。还因其任职江宁织造期间政绩显著,而备受皇帝的青睐。这时候,影响曹家崛起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也出现了,曹玺娶了孙氏,也就是曹寅的母亲。前面我们也提到过,曹寅之所以得到康熙的宠信,其母亲孙氏是个至关重要的人物。因为孙氏以前是皇宫里资深的宫女,嫁给曹家之后又返聘回宫,当上了康熙的奶妈。所以,在康熙称帝之后,曹玺也顺理成章的,获得了工部尚书的头衔。这也就难怪,社会上很多观点会认为,曹玺除了自身才能,他的妻子孙氏功不可没。对于曹玺来说,工部尚书虽然只是荣誉称号,并没有实权,但这个身份却帮助曹家,成功的进入了上流社会。曹寅就是这时候出生的,可谓根正苗红,有钱有势,这也是为什么曹寅能够打小就接受良好教育的原因。对于曹寅的文学素养,这让他能在汉族文人中交到诸多的朋友;他文武双全,擅长骑射,这使他得到了与帝王围猎的机会。对于曹寅的日常,作者史景迁是这样评价的:“当差时似乎就是个真正的满人,而个人生活中又如同地道的汉人一样。”这样触类旁通的能力可不是每个包衣都有的,也正是由于曹寅卓尔不群的表现,才使他有机会担任苏州织造这个职位。说起织造这个机构,我们先来看看它的历史渊源,其实明朝时期的织造,是由太监宦官来一手掌控的。到了清朝,才开始由包衣掌控。当时的清朝有:苏州、江宁、杭州三大织造,而三大织造又是以江宁织造为首。曹寅的父亲就担任过江宁织造。而曹寅呢,在当苏州织造两年后,也升迁到了江宁织造,并在那个岗位上兢兢业业奉献了二十年。严格意义上来讲,织造因为没有品阶,所以不算官员,但百万的年薪,却足以与巡抚的收入相媲美。有人好奇了,那织造到底是做什么的呢?说白了,也就类似于现在的服装厂。但在那个时候,织造主要是为宫廷及官员制作服装的,里面光是织匠就有两千五百个,而且还有着严格的分工。所以曹寅当这个厂长非但不屈才,反而还有很多油水可捞,因为这个岗位除了有纺织的工作,还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比如像平衡米的价格等,也是需要他来恒定的。所以这个职务不但非常重要,而且还是个肥差。那有人可能会问,曹寅能在这个岗位当差那么久,是因为康熙帝与他们的私人情感吗?对于这个问题,个人观点是,康熙与曹寅之间,或许是有些个人情感的夹杂,但对于像康熙这样一个,控制欲极强的皇帝来说,更重要的是身份的合适及卓越的能力。作者史景迁通过资料统计,也揭示了康熙强势的个性及控制欲。在1656年到1733年期间,任职过三大织造的包衣竟然就有21个。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已经编制到满洲的族谱了,皇帝是他们唯一的仰仗,所以对皇帝是忠心耿耿,康熙的控制欲,从他选人的角度,就能看出一二。当然,前面我们也分析了康熙重用包衣的原因,这也与当时内忧外患的社会局势分不开。江南作为经济发达、汉人精英汇聚的地方,历来就是康熙关注的重点。所以派遣到这里的人,康熙也非常重视。按照他的个性与要求,如果当时曹寅并没有做出成绩,康熙是根本不会让他在职那么长时间的。那么,曹寅到底做了哪些成绩呢?据资料显示,曹寅在任期间,通过对织造机构进行改良,充分利用资源,节省采购成本,可是为康熙皇帝省下了不少银子。要知道,当时织造是存在很大资金问题的。因为按照当时政府部门之间的规定,织造所需的资金和材料,分别是由户部和工部负责。那这是什么概念呢?说白了,就是你要正常运转,无论是要钱还是要材料,都得伸手找其他官僚部门,这种部门之间的协调难度可想而知了。这对于织造的营收能力就提出了要求。比如采购的时候要注重性价比,从而创造更多的利润空间。有些时候节约成本固然重要,但除此之外还得要学会筹钱。这就好比你从政府机构借了款,然后再去放贷,从中赚取利息和差额。但这样做也不是随心所欲的,毕竟织造代表的是皇帝,肯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了,否则就会引起民间非议。所以这个差事看似风光,但也是相当考验个人能力的。可是曹寅呢,他不但取得了骄人的业绩,还进献了不少罕见的奢侈品给朝廷,甚至还制作出了,让康熙特别满意的龙袍,这一系列举措甚合康熙的心意,所以,到了1704年,康熙便委任曹寅兼管了盐政。大家都知道,在我国历史上,盐是属于国家的经营项目,而盐税又是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所以盐政的油水可想而知了。而且曹寅这个巡盐御史,所管辖区域是两淮地区,要说两淮地区,实属当时最大的盐场,是一个妥妥的肥差。也正是靠着这个肥差,曹寅不但自己捞足了好处,也成功解决了织造上的资金流问题,因为他可以借助职务之便,从盐政上拿出大量的资金去填补织造的亏空,是真正的一举两得了。而且因为康熙对于权力的控制欲望,长久以来,一年一任的两淮巡盐御史的传统,也被打破了。种种因素的积累,才让忠心耿耿又有些能力的曹寅,在那个岗位上任职了多年。要问曹寅从这个岗位到底得了多少好处?从曹雪芹所写的《红楼梦》中就能看出曹家到底有多富裕,毕竟那本小说里有曹家的影子。当然,那份基业也绝非是仅仅靠俸禄,就能积攒下来的。但聪明的康熙,他又怎会不知其中的猫腻,要知道,康熙的几次南巡里,曹家就曾是他歇脚的地方,但他对贪污这种事情并不重视。事实上,对于曹寅贪污的亏空行为,当时也是有人弹劾的,但康熙帝不但没有处置,相反,却为曹寅打起了掩护,并暗中让曹寅把亏空补上。不过,仅凭这个你就觉得俩人是私交太好,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康熙本身就不太在意责任与利益的区分,所以对于大多数人,他都是看重能力而弱化其贪污的概念,对曹寅这么做,从客观角度来说,其实也并没有搞什么特殊。第三部分通过前面的解说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对曹寅的重用,还是对其贪污的纵容,都是康熙性格决定的,那么,康熙对与曹寅的关系,是否并没有学者认为的那么好呢?接下来,我就带领大家,进入本期的第三个重点话题:康熙对曹寅是宠信还是权术?通过这部分内容,我们将一探康熙与曹寅之间的真实关系。其实本书的作者史景迁,曾在序中有提到,这本书是要把曹寅的一生,当作一种范式来呈现。既然是范式,那就表明在清朝的包衣集团中,曹寅与康熙的关系是极具代表性的。而两者之间究竟是宠信与真情实感多一些,还是掺杂的帝王权术更多一些呢?这就得说说康熙的六次南巡,及两人之间微妙的关系变化了。其实说起康熙很多人会想到影视作品中,关于他的微服私访,康熙一生中有六次南巡,这也是有据可查的,不过与我们认知不太一样的是,康熙的微服私访并非是在宫里烦闷,然后走出去游山玩水,相反,他的南巡是交织着极深的政治目的。在本书中,就有一章的内容,详细解析了康熙的六次南巡。看似南巡的主要关注点是治理水患。实际上,康熙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南方的社会稳定性。毕竟,对于康熙皇帝来说,民族矛盾是当时朝政的主要矛盾。毕竟,汉人反抗满洲统治,是始终存在着的社会现象,关于这点,本书从细节描述,也深深刻画了出来。我们看到,康熙在前几次的南巡中,总是要绕道而行,就是为了避免,走到民族冲突的地方,而他处处展现的良好亲民形象,也能看出他渴望淡化民族矛盾的心思。不过,努力终究是有回报的,这种抵抗的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慢慢淡化,这点从康熙后期的南巡中就可以看出,从行为上而言,他已经不需要特别拘束了,甚至还曾丢下随从与百姓交谈,可见当时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已经缓和了很多。但这并不能完全消除康熙的担忧。毕竟,汉人对于满清的抵抗情绪,会减弱却不会彻底消除。但如果是让康熙一直南巡,显然,也不现实。一方面是南方的湿热气候给他造成了极大的不适应,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大,尤其是到了五十岁之后,长途跋涉的南巡,已经让他有些力不从心了。所以,在最后一次南巡后,康熙改变了亲自去检查的策略,而是退而求其次,让驻扎在南方的包衣们代替他,履行政治密探的职责。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在提康熙与曹寅的关系时,要说康熙南巡的原因,因为就是这种统治思路的转变,才使曹寅的身份有了新的变化,也影响着两人之间的关系。那么,关于曹寅这个政治密探的身份,是康熙南巡后新增加的吗?按照作者史景迁的观点,其实在更早之前,曹寅就已经成了皇帝的耳目,只是在成为政治密探后,需要履行的职责比之前更多了些。为什么这么说呢?本书作者通过查阅康熙与曹寅的来往信件,推测出,大约是在1708年的3月,曹寅就成了密探。当然,曹寅并不是康熙的第一个密探,因为早在1704年,作者史景迁就发现了,扬州有高僧向皇帝秘密汇报朝政。不过,那时的汇报说的只是一些当地官员的言行。而曹寅正式成为政治密探后,对康熙的奏报也从之前单纯的政务,变成了对官员的监视与评价。所以作者由此推断,也就是这时候开始,曹寅才真正成了康熙的心腹,两人的关系也更近了一步。不过从康熙六次南巡,四次都是曹寅来接待,也显示出了他对曹寅的信任。当然这与曹寅的安排妥当也不无关系。极尽奢华的款待让康熙内心相当满意,而且,才华横溢的曹寅,除了善于交流,还很能笼络人心,他在人际交往中属于一掷千金的类型,这使他在江南一带极具人脉,对维护江南的稳定,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这种场景正是皇帝康熙乐于看到的。曹寅作为康熙的密探,虽然仅短短的四年时间就病故了,但他在职期间,却是尽职尽责,忠心耿耿。他的这份忠诚也得到了康熙的回应,所以在曹寅得病之后,康熙不但赏赐了人参,还叮嘱他要注意饮食。曹寅病情恶化之后,康熙知道他危在旦夕,还让人快马加鞭去送药,虽然药还没有送到曹寅身边,他就已经病逝了,但康熙与曹寅之间的感情,却非一般朝臣所能比拟的。还有一点是,在曹寅任职期间,两人的书信往来从早期的官方汇报更多的转向了私人的汇报与交往。所以康熙才在1711年,发生科举舞弊案之后,写信向身为奴仆的曹寅诉说了他的懊恼。作者认为,这也正是康熙的高明之处,在对待臣子的态度上,无论是真感情亦或是权术,运用起来都炉火纯青,让人不得不服。说回曹寅,盛极一时的曹寅家,也随着他的离世逐步落魄。即使康熙还念及与曹寅的旧情,奈何他终究还是一个,看重能力的帝王,当曹家的后代德不配位的时候,也注定了他们将一步步从神坛跌落,最后落个被抄家的悲惨局面。有句话叫做,“假作真时真亦假”,关于曹寅与康熙,两者之间的真实关系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学者在研究。他们的主仆关系在那个时代更具代表性,无论是奶娘的孩子,从小的玩伴,亦或是后期的君臣关系,甚至是政治密探,曹寅的身份虽在不断转变,但却阻碍不了他与康熙之间的命运牵连。而从康熙六次下江南,四次都由曹寅接待,还有晚年两人的书信往来,他们之间的真情流露以及病危送药,都传递出主仆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这种情感并不能单纯的用铁哥们或者心腹、宠臣来形容,毕竟作为帝王除了情感更看重的还有能力和衷心,这点在曹寅死后曹家后人能力不足导致了家庭衰落可以看出。但却并不妨碍两人之间的关系,成为历史上典型的主仆关系,也成为那个时代,主仆关系的一种缩影。总结那么说到这里,我们本期的内容即将告一段落,接下来,我再带领大家,简单回顾一下本期的主要内容。我们解析了清朝包衣这个特殊的存在,它的起源及其得到康熙帝重视的原因。这是由清朝当时的民族矛盾决定的,而曹寅的先祖作为早期的包衣,又是上三旗,最终被康熙重用成为权臣。除了曹寅与康熙之间的私人感情,其能力及衷心也成为他步步升迁,成为政治密探的主要原因。但作为一个控制欲极强的皇帝,随着曹寅的去世及曹家后人的能力不足,曹家逐步失宠。本书透过作者的分析,通过曹寅与康熙之间的关系变换,清晰刻画了清王朝时期,政权巩固和集权发展的剪影。五哥读书,每天一本好书精读。和我一起,精进学习,自我迭代。本文由董浩读书app创始人、《粉丝经济学》作者吴高远先生(网名五哥)原创撰稿。感谢关注。发布于 2021-01-22 16:03​赞同 12​​1 条评论​分享​喜欢​收藏​申请

曹寅 - 搜狗百科

搜狗百科曹寅(1658 - 1712),康熙名臣、文学家、藏书家,字子清,号荔轩,又号楝亭,汉族,官至通政使司通政使、管理江宁织造、巡视两淮盐漕监察御史。善骑射,能诗及词曲。网页微信知乎图片视频医疗汉语问问百科更多»登录帮助首页任务任务中心公益百科积分商城个人中心添加义项曹寅是一个多义词,您可以选择查看以下义项(共7个义项):清代名臣中国男歌手东汉末年武陵太守镇江市委常委、镇江市军分区司令员中央宣传部电影卫星频道节目制作中心主任帆船运动员制片人曹寅编辑词条添加义项同义词收藏分享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清代名臣曹寅(1658 - 1712),康熙名臣、文学家、藏书家,字子清,号荔轩,又号楝亭,汉族,官至通政使司通政使、管理江宁织造、巡视两淮盐漕监察御史。善骑射,能诗及词曲。出生日期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九月七日展开字号子清 荔轩,楝亭展开朝代清代展开主要成就管理江宁织造、领内务府帑银行商、刊刻《全唐诗》《佩文韵府》展开本名曹寅展开旗籍内务府正白旗展开出生地北京展开逝世日期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七月二十三日展开代表作品《楝亭诗钞》《楝亭词钞》《楝亭书目》展开民族汉族展开官职通政使、江宁织造、皇商展开孙子曹雪芹展开参考资料:1. 清朝一家族,康熙说“只要大清在,保你百年荣华”,结果雍正一登基就被抄家!搜狐网[引用日期2019-01-04]2. 一家族深受康熙帝器重,后人写出一传世巨著,雍正上台后立即抄家搜狐网[引用日期2019-01-04]3. 国家档案局、北大举办“丝绸之路”展,首次公布俄绘康熙画像新浪[引用日期2019-10-18]4. 李玉安 黄正雨.中国藏书家通典.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2005年版.5. 精美的扬州雕版刻本网易新闻2010-12-14[引用日期2014-01-17]6. 红楼梦考证国学导航-红学[引用日期2018-10-27]7. 曹寅.栋亭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8. 袁枚.随园诗话.凤凰出版社.2009.9. 赵同.颠倒红楼.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10. 曹寅与康熙豆瓣读书[引用日期2014-01-17]词条标签:政治人物官员历史人物人物书籍免责声明搜狗百科词条内容由用户共同创建和维护,不代表搜狗百科立场。如果您需要医学、法律、投资理财等专业领域的建议,我们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的可信性进行评估,并咨询相关专业人士。词条信息词条浏览:198476次最近更新:22.03.22编辑次数:20次创建者:絕版_/↘迋孑突出贡献者:新手指引了解百科编辑规范用户体系商城兑换问题解答关于审核关于编辑关于创建常见问题意见反馈及投诉举报与质疑举报非法用户未通过申诉反馈侵权信息对外合作邮件合作任务领取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搜索词条编辑词条 收藏 查看我的收藏分享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投诉登录企业推广免责声明用户协议隐私政策编辑帮助意见反馈及投诉© SOGOU.COM 京ICP备11001839号-1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

曹寅 - 知乎

曹寅 - 知乎首页知乎知学堂发现等你来答​切换模式登录/注册曹寅曹寅(1658.9.7 - 1712.7.23),康熙大臣,字子清,号荔轩,又号楝亭,汉族。 曹寅十六岁时入宫为康熙銮仪卫,康熙二十九年任苏州织造,三年后移任江宁织造,康熙四十二年起与李煦隔年轮管…查看全部内容关注话题​管理​分享​百科讨论精华视频等待回答详细内容人物简介曹寅曹寅(1658.9.7 - 1712.7.23),康熙大臣,字子清,号荔轩,又号楝亭,汉族。曹寅十六岁时入宫为康熙銮仪卫,康熙二十九年任苏州织造,三年后移任江宁织造,康熙四十二年起与李煦隔年轮管两淮盐务。康熙后六次南巡,其中五次住曹寅家。曹寅病危时康熙特赐奎宁,并派人星夜兼程由北京送到南京,可惜药未到,曹寅已经病逝。[1]曹寅为人风雅,喜交名士,通诗词,晓音律,主编《全唐诗》,有《楝亭诗钞》八卷、《诗钞别集》四卷、《词钞》一卷、《词钞别集》一卷、《文钞》一卷传世。原配顾氏,早卒,后娶李煦父李士祯族弟李月桂之女李氏。 [2]主要作品曹寅刊刻的《录鬼簿》曹寅刊刻的《录鬼簿》曹寅,工诗词,善书,著有《楝亭诗钞》、《楝亭书目》、《词钞》、《诗别钞》、《文钞》、《后琵琶》等。奉旨主持刊刻《全唐诗》、《佩文韵府》。又汇刻前人文字为音韵书《楝亭五种》,包括《类编》十五卷、《集韵》十卷、《大广益会玉篇》三十卷、《重修广韵》五卷、《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五卷;刊秘书十二种为艺文杂著《楝亭十二种》,包括《梅苑》、《声画集》、《法书考》、《琴史》、《墨经》、《砚笺》、《千家诗》、《禁扁》、《钓矶立谈》、《都城纪胜》、《糖霜谱》、《录鬼簿》。影视形象2006年《康熙秘史》:安饰曹寅。浏览量2.5 万讨论量91  帮助中心知乎隐私保护指引申请开通机构号联系我们 举报中心涉未成年举报网络谣言举报涉企虚假举报更多 关于知乎下载知乎知乎招聘知乎指南知乎协议更多京 ICP 证 110745 号 · 京 ICP 备 13052560 号 - 1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088 号 · 京网文[2022]2674-081 号 ·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334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6591号 · 服务热线:400-919-0001 · Investor Relations · © 2024 知乎 北京智者天下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10-82716601 · 举报邮箱:jubao@zhihu.

曹寅 - 中华典藏

曹寅 - 中华典藏

中华典藏

留言

专题

人物

书单

风云榜

佛学宝典

儒理哲学

历史传记

诗词戏曲

文学艺术

玄学五术

学术杂记

天文地理

类书文集

外国名著

国学知识

首页

分类

学术杂记

文学艺术

佛学宝典

天文地理

玄学五术

儒理哲学

历史传记

诗词戏曲

类书文集

国学知识

外国名著

作家

曹寅

姓名:曹寅

别名:字子清,号荔轩

性别:男

祖籍:奉天辽阳(今属辽宁)

朝代:清代

出生地:

出生日期:1658年9月7日

逝世日期:1712年7月23日

民族族群:

主要作品:

曹寅(1658年9月7日—1712年7月23日),字子清,号荔轩,又号楝亭。祖籍奉天辽阳(今属辽宁),清汉军正白旗人。

十七岁入宫,为康熙御前侍卫。祖母吴氏为康熙保姆,以是皇恩眷顾,甚见亲幸。康熙二十九年(1690),任苏州织造,三年后移任江宁织造,领通政使衔。四十三年(1704),加授两淮巡盐御史。“一切恤商惠民之政,无不实心奉行”。康熙后四次南巡,皆驻跸其家。康熙四十七年(1708)扬州大饥,曹寅捐银二万两,买米平粜,赈济饥民,人皆称之。康熙五十年(1711),寅偶感风寒,竟不治,次年卒于扬州。

曹寅在扬业绩,以主持“扬州诗局”影响至钜,声誉最隆。康熙四十四年(1705)五月,奉旨于天宁寺设扬州诗局,刊刻《全唐诗》,寅领衔总校,翰林院侍讲彭定球等9人为分校。此书以明胡震亨《唐音统籖》、清初季振宜《唐诗》为底本,与内府所藏别本相参校,略去初、盛、中、晚之名,一依时代分置次第。康熙四十五年十月一日书成,收诗48900余首,凡2200余人,总为900卷。四十六年四月十六日,玄烨作《御制全唐诗序》,冠式书前。于是唐三百年诗人之菁华,咸采撷荟萃于斯。《全唐诗》为木版雕本,字取欧体、赵体,通篇整齐如一,俊秀绝伦,皆出自扬州匠人之手,为清代雕版艺术典范之作。

康熙五十一年(1712)三月,玄烨帝复命曹寅及苏州织造李煦、杭州织造孙文成等,于扬州开刻《佩文韵府》,由曹寅主其事。《佩文韵府》为分韵隶事之辞书,“佩文”乃清帝书斋名。此书由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张玉书、经筵讲官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陈廷敬、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李光地等领衔纂撰,始于康熙十三年(1674),成于康熙五十年(1711)。《韵府》以阴幼遇《韵府群玉》、凌稚隆《五车瑞韵》为蓝本,参以经、史、子、集,订其讹误,补其脱漏,又广为增益之。正集及拾遗凡212卷,收10257字,分106韵,逐字注明音训。词语最下一字分韵排列,言明出处,不作解释,为后世士人征求典实、搜寻文藻必备之书。斯编康熙五十一年(1712)三月于扬州开刻,明年九月刊竣。此前曹寅已病故,李煦继主其事。寅虽未竟其业,然统筹策划之功,不可没也。

《全唐诗》竣刊一百年后,嘉庆十九年(1814)闰二月,大学士董诰、阮元等奉旨纂辑《全唐文》成编。书以内府所藏旧抄《唐文》为底本,兼采《文苑英华》、《永乐大典》、《唐文粹》诸书所录,收唐五代作家3042人,文18488篇,总为1000卷。是年六月,总理两淮盐政阿克当阿奉旨依扬州诗局旧制,复设扬州书局,开工镌刻。嘉庆二十一年(1816)十月刊竣,是即世人所谓之“扬州官本”。仍将版片存留运库,听其印刷,以广流传。自《全唐诗》、《佩文韵府》、《全唐文》刊刻之后,扬州雕版艺术已崭然为天下冠,继其后者,清都顺天、湖北武昌、浙江连城也。阅二百年世事沧桑,当年之木雕版片每有散佚,然存世者尚夥,今藏于扬州雕版印刷博物馆。

曹寅工诗词,兼善书法,有《楝亭持抄》8卷、《诗抄别集》4卷及《词抄》1卷行世。

曹寅作品

楝亭书目

猜你喜欢的小说

观自在菩萨如意轮念诵仪轨

嫉妒

清净心经

无能胜大明心陀罗尼经

阿那邠邸化七子经

读画闲评

葬法倒杖

鲁滨逊漂流记

补农书

北海集

中华典藏网旨在推广国学知识吸取国学精华,传承中华文化!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联系我们:txt8@163.com

曹寅简介_古诗文网

曹寅简介_古诗文网

古诗文网

推荐

诗文

名句

作者

古籍

我的

APP

曹寅(1658 - 1712),康熙名臣、文学家、藏书家,字子清,号荔轩,又号楝亭,满洲正白旗内务府包衣,官至通政使司通政使、管理江宁织造、巡视两淮盐漕监察御史。善骑射,能诗及词曲。曹寅十六岁时入宫为康熙銮仪卫,康熙二十九年任苏州织造,三年后移任江宁织造,康熙四十二年起与李煦隔年轮管两淮盐务,凡四次。康熙后六次南巡,其中四次皆住曹寅家。曹寅病危时康熙特赐奎宁,并派人星夜兼程由北京送到南京,可惜药未到,曹寅已卒。https://so.gushiwen.cn/authorv_6271f1be133c.aspx

曹寅

曹寅(1658 - 1712),康熙名臣、文学家、藏书家,字子清,号荔轩,又号楝亭,满洲正白旗内务府包衣,官至通政使司通政使、管理江宁织造、巡视两淮盐漕监察御史。善骑射,能诗及词曲。曹寅十六岁时入宫为康熙銮仪卫,康熙二十九年任苏州织造,三年后移任江宁织造,康熙四十二年起与李煦隔年轮管两淮盐务,凡四次。康熙后六次南巡,其中四次皆住曹寅家。曹寅病危时康熙特赐奎宁,并派人星夜兼程由北京送到南京,可惜药未到,曹寅已卒。► 20篇诗文

完善

主要事迹

  家族情况

  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摄政王多尔衮死后被认定犯了大罪,顺治将多尔衮的正白旗收归自己掌管,曹家也由王府包衣转为内务府包衣,成为皇帝的家奴。这时曹寅的父亲曹玺也由王府护卫升任内廷二等侍卫。“内廷”就是皇帝居住的地方,曹玺在这种地方当差,他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和皇家的人接触,取得他们的喜欢和信任。在三年以后,康熙皇帝出生。按清朝的制度,凡皇子、皇女出生后,一律在内务府三旗即镶黄、正黄、正白三旗包衣妇人当中,挑选奶妈和保姆。曹玺的妻夫人孙氏,被选为康熙的保姆。从此,曹家与皇帝的关系也就更加亲密。

  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正担任内务府营缮

展开阅读全文 ∨

成就

  清朝时轰动朝野的《全唐诗》、《佩文韵府》和《全唐文》三部古籍巨著,分别于康熙、嘉庆年间在扬州刊刻而成。市档案局清史工程中整理抢救出的《清宫扬州御档选编》不少奏折,描绘了当年扬州刷印业高度发达的盛景。

  青岛市档案局副局长、文史专家魏怡勤经过对“御档”精心研究,向记者解读了这三部古籍巨著在扬州校刻的全过程。

  扬州诗局为何设于天宁寺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兼任两淮巡盐御史曹寅,在扬州创办了一个大规模的编校出版机构——“扬州诗局”,奉旨校刻《全唐诗》。“扬州诗局”就设在扬州天宁寺里面。

展开阅读全文 ∨

► 20篇诗文     

微信扫码登录

首次需关注公众号 |账号登录

X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 2024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